情牽金寶瓦煲雞飯
夕陽的餘暉灑在山叢間,整片天空被染成了絢麗的橙紅色。我們相約在西湖公園跑步,遠處的山巒在夕陽的映照下,彷彿訴說著古老的故事。你說學校假期要來金寶尋味探祕,我微笑答應奉陪。如果不是你無意間地提起,我也懵然不知原來全馬最好吃的瓦煲雞飯就在金寶這裡。
你的語言思維比較講究,「瓦煲」乃是廣東話的常用詞語,在現代標準漢語中,「瓦煲」應被稱為「砂鍋」或「陶鍋」。我喜歡研究文化,由於廣東飲食文化對「瓦煲」的廣泛使用和其特有的烹飪方法,「瓦煲雞飯」可歸類為文化詞語,在粵語中鶴立雞群,頗具地方性色彩。語言絕對不能單獨視之,必須與文化結合,才有它的存在意義。你無法爭辯,唯有沉默。
夜幕掀開,星星悄然出現,點綴淡然的蒼穹。金寶山景在夜色中顯得神祕而深邃。運動剛剛結束,你說肚子又餓了。換上乾凈衣服,我帶你到金寶舊街場開始夜晚的覓食之旅。驅車轉了一圈,從福記、陳少卿到慶記馳名瓦煲雞飯,皆是老字號。你十分好奇地盯著那一排排的瓦煲放在火爐中,炭火猛烈地燃著,發出熊熊火光,有感而發透露自己有選擇困難症,不懂吃哪間的瓦煲雞飯是好,我說就隨緣吧!
瓦煲雞飯的靈魂在於陶土製成的瓦煲。它經過高溫燒製,具耐熱、保溫的特殊功能。只有這種傳統的烹飪器具能讓香氣和味道微妙的融合。穿著一身樸素的老闆,上衣尚沾著黑醬汁,年歲已臻知天命之階段。他邊拎著舊式扇子邊擦拭頭額的汗,竭力地煽著爐火,堅持棄用電風扇就為使火候更趨穩定。我隱約察覺他手臂幾處被四濺火花灼傷的深褐色疤痕,但他臉上始終掛著純真笑容 。
忙碌的他親自把那鍋煮好的雞飯端上桌。約20分鐘前,目睹他身手俐落地將米和適量的水倒入炭爐中的瓦煲裡,然後將切好的雞肉塊、臘腸、鹹魚等等均勻鋪在米飯上,再蓋上蓋子繼續煮。經驗老道的他甭看時間,心裡自然精準盤算著。瓦煲能在高溫下快速把飯煮熟,其厚實的結構避免食材在烹煮過程中的過度蒸發,且保持菜肴的鮮嫩和絕佳口感。縱然描述起來這道美食做法既簡單且便捷,只需準備一個瓦煲,弄妥各種配料「一鍋熟」,但成功往往在精緻之處,每一個步驟都至關重要。從醃製雞肉祕訣到拿捏好火候,避免水乾或燒焦,考驗的都是實實在在真功夫。
醃製雞肉的祕方也並非不能說的祕密,主要是各行家手法有異,倒入醬料的多寡肯定影響口味。雞肉先用生抽、老抽、黑醬油、蠔油、紹興酒、麻油、糖和胡椒粉等等調味料醃製。醃製時間越長越入味。最講究的還是品質優越的汁料,提升其味道。
在金寶,這道粵式菜肴的味道能維持不變,多年以來保留著原汁原味,米飯香超過60年風采依舊,堪稱金寶一道柴米油鹽的人間煙火。瓦煲雞飯的古早味,堅持炭燒的味覺,若改用電爐或煤氣爐煮出來的雞飯,做出來的味道根本天差地別。
一鍋雞飯煮好,幸福就送到我眼前。我伸手把瓦煲雞飯的鍋蓋打開,臘腸、雞肉和鹹魚於渾濁的醬油汁泛著亮眼的層層油光,一股熱騰騰的香氣四溢,米飯未送進嘴裡已教人垂涎三尺了。
美食不僅是滿足貪婪的口欲,食物的美味更喚醒我對平日生活方方面面的認知。金寶瓦煲雞飯,可說是中國廣東的傳統美食臘味煲仔飯的改良版,更能迎合本地食客的鹹香油膩口味,況且這裡所使用的瓦煲較大,是一群人或一家人聚餐時的美食選擇之一。晚間出席這樣一頓的饕餮盛宴,巧妙地消除白天一整天忙碌的疲憊。
這道擁有悠久歷史的美食,從古代周朝至今,究竟如何流傳到金寶,肯定跟這裏華人文化根源與發展息息相關。只是經過金寶人努力改良,如今開花結果,讓尋味者輕易享受到舌尖上的幸福味道,繼而將之發揚光大,值得考究。古時候,物質極為匱乏,這道廣東菜可謂是相當名貴的菜餚。
聚餐那晚,我忍著不笑。平日注重飲食內容健康、嚴管體重的你,居然把那三四個人分量的大鍋瓦煲雞飯吃了四分之三。共同進膳時,你也彷彿顧不了齜牙咧嘴的窘態。果腹以後,你我順路便繞到新街場逛逛。途中你唐突摸著微凸的肚子抱怨:「吃得好撐!」我終於忍俊不住,把腰一彎,呵呵呵地捧腹大笑起來:「你應該滿肚子金寶瓦煲雞飯了!」
美食具療癒效果,大概就是當你倦怠乏力,在咀嚼過這餐人生百味後,便立即精神奕奕,心情愉悅無比,煩惱全忘,壓力全消。
金寶瓦煲雞飯,有別於其他地方的瓦煲雞飯,用料較豐盛,因此提供了絕佳味蕾享受;其次是用瓦煲燒飯的獨特火喉,無論是火的大小或時間長短,掌鍋多年的老廚都會處理得極度專業,象徵金寶人那股拚搏精神。當錫礦業沒落後,繼續堅持,苦苦掙扎與經營這開埠超過一百三十五年歷史的華人小鎮,如今浴火重生,憑著老廚圍爐守護一鍋美味的奮鬥魅力。
金寶瓦煲雞飯不僅僅是一道美食,它還是一種承載傳統和文化的媒介。夜裡想著汗流浹背、在熱烘烘火爐中苦苦撐著這衰老行業的老人們,不禁心生疑慮:多年以後這道美食恐怕跟錫礦業遭遇同樣命運,化成夕陽產業而逐漸沒落。一旦這群默默付出的老人們撒手紅塵,怕吃苦的年輕人是否願意用這熱燙的火爐和貴重的瓦煲繼續燒飯呢?窗外的星光黯淡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