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形態掛帥 能源困境無解

(圖/本報系資料照)
(圖/本報系資料照)

缺電一直是民間積藏已久的痛。能源是國家發展的基礎,沒有穩定的能源供應,縱有再好的產業政策、先進技術或經營模式,也不過是空中樓閣。但記得今年6月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在股東會上一席話︰「政府說2025年不缺電,我們也只能相信」,道盡產業界無奈心聲。

政府若真要與企業攜手節電,也應提供不同的選項和誘因,以具體落實並強化台灣產業國際競爭力,帶領企業搶攻全球市場。無論如何,政府絕不該不問民間需求,逕自關起門來,或把手伸進民間企業中,只為追求用意識形態堆砌出的政策KPI!

民進黨政府一再保證不會缺電,但錯誤的能源政策造就脆弱的供電系統,卻是不爭的事實,無法提供穩定供電,也讓外資卻步。近兩年美國商會、日僑商會和歐洲商會等一再示警,表明台灣能源安全太脆弱,過度依賴化石燃料,且缺乏可再生能源,加上配套關鍵基礎設施不夠完善。

甚至美國商會更直指,台灣在大膽改變能源結構,捨棄核能後,相關能源開發進度已遠遠落後於當初的規畫;而憂心未來能否確保提供可長久且價格具有競爭力的能源供應。

除了外人提醒外,近幾年多次大停電,諸如2017年大潭電廠6機組跳電影響592萬戶、2021年興達電廠4機組跳脫造成462萬停電、2021年夏天分區輪流停電、2021年底萬隆變電所事故影響逾30萬用戶停電、2022年興達電廠事故影響549萬戶;再加上小區域停電事件,例如最近一次高雄左營區3天內3次停電影響近5千戶無電可用等狀況,可說是多如牛毛,數不勝數。

就此,賴清德就曾在「2023台灣經濟發展論壇」表示,未來他要推深度節電,還要組專家團參訪各企業,協助2萬多家企業節電10%。殊不知此種不知開源的思維邏輯,真是令人憂心!竟不知供應足夠且價格具競爭力的電力是政府的職責?

難不成民進黨打算掏空台灣、讓企業出走,以舒緩用電需求,好達成不缺電目標?何況企業為求獲利自會撙節開支,又豈會耗能耗電致增加成本而減少獲利?

關於穩定供電的基本需求,民間已忍無可忍。為了台灣的競爭力和未來,2024一起下架這個意識形態凌駕專業的無能政府!(作者為立法委員、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