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徵「兆」!2023世界軍事支出總額2.4兆美元 創歷史新高

各國軍費的支出,反映了全球各地的衝突情勢,難以降溫!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近期提出的研究報告,指出2023年,世界各國的軍費支出總額來到2.4兆美元,創下歷史新高。其中中國大陸超過了正在交戰的俄羅斯,高居第二名,也連帶使得鄰近國家,像是我國和台灣,不斷拉高國防預算。學者指出,如果軍費和軍力,兩項數據都持續失衡,就是變相的戰爭徵兆。

圖/TVBS
圖/TVBS

未完待續的中東烽火,讓全球原油和黃金價格隨之增溫,其實市場的波動,向來和衝突態勢難分難捨。

台大政治系副教授陳世民:「譬如說像黃金這種避險工具,或是說糧食這種戰略儲備的產品,當然也都是一個觀察戰爭,一個很重要可以參考的指標,中國在2021年,它大幅度的去買入進口很多的糧,結果2022年2月,普欽就發動對烏克蘭的戰爭,那這個事情也很多人在質疑,是否習近平已經預先知道這樣的一個事情?」

戰爭徵兆風向球,民生經濟預期心理只是指標其一,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近期將2023年世界各國的軍事支出變化攤在陽光下,總額逼近2.4兆美元創下歷史新高,相較2022年增加6.8%,更刷新了2009年以來最大年增幅,前五大軍火消費國依序為美、中、俄、印度和沙烏地阿拉伯,其中中國大陸支出總額成長6%,預估為2,960億美元,單從金額來看,對日本和台灣等鄰近國家形成的壓力,不言可喻。

國防安全研究院戰略資源所所長蘇紫雲:「所以經費的增加是一個指標,但是也要考慮到攻守雙方的防守,或是攻擊的能力是不是失衡,如果說守方的軍力嚴重失衡的話,那可能就會讓攻擊的一方,會有錯誤的期待,就會採取軍事冒險行動,代表性的就是像1991年的波灣戰爭,因為當時伊拉克去攻擊科威特,就是因為科威特,它的防衛力量是微乎其微的,所以導致當時的伊拉克領導人海珊,認為他可以快速的就是佔領科威特,而且其他國家不會介入。」

如果只把軍費支出和軍力比較,視為絕對的戰爭徵兆,台灣看似仍深陷風險。

國防安全研究院戰略資源所所長蘇紫雲:「比如說以中國大陸目前的軍費來看,它是全球開支第二大的,可是它要面對多個戰略方向,所以它的解放軍人數多,還是沒辦法快速的入侵台灣,烏克蘭就是它國防預算的開支,大概平均只有開戰前,俄羅斯的大概十分之一,但是因為它地理上跟俄羅斯,有1400公里的陸地接壤,所以在俄羅斯訴求國家安全,還有主權的情況之下,它就選擇採取軍事冒險行動。」

進一步分析數據,烏俄兩國軍事支出雖然差距較小,「只」有442億美元左右,但因為地理位置彼此接壤,衝突從預兆直接化為現實,而且並非每一分國防經費都挹注在軍備。

淡江戰略所所長李大中:「真正結構性因素,還是美中的長期的戰略競爭,比如說研發的預算科技的預算,或是美國最近幾年在強調,它基礎建設的預算,包括基礎建設法案等等,或是所謂的晶片法,意思是說它衡量自己,目前跟中國大陸長期的角力,這兩塊是它缺乏的,雙方在國防能力上的長期的較量,所以這個較量不會停止,但不見得會代表說這就是一個戰爭的前兆,我覺得因為通常我們衡量國與國的關係,除了實力之外,的確還有一個叫做意圖。」

也正是因為地緣政治衝突四起,使得美國更需要友盟透過軍購強化自身防衛能力,年底出爐的美選結果,這時更被視為關鍵變數。

淡江戰略所所長李大中:「就是每一個國家認為,提升預算是為了自我防禦防範別人,但在它者眼中,國防預算的增加不是在防禦自己,而是對我造成威脅,當多數國家都是這樣在看對方的時候,軍備競賽的現象就會出現,安全困境會越來越多無法擺脫。」

圖/TVBS
圖/TVBS

國內外專家預估數年之內,軍費趨勢仍將維持成長,而鏡子的另一面,就是對經貿的衝擊暫時難以解套。

台大政治系副教授陳世民:「戰爭徵兆一旦出現的話,那當然有可能使得外國的投資,有可能因此而退卻,比如像現在的中國就有這樣的一個困境,中國其實過去這一年多,它去年2023年它的外資的投資,是從1989年有歷史紀錄以來,第一次的負成長。」

衝突一旦全面爆發,軍民或是政經高層,沒有任何人能置身事外,和風險評估相比,阻止風險的學問更深也更加迫切。

更多 TVBS 報導
同為避險資產 為何金價創高、日圓卻大跌?專家解答
金價漲 深圳業者遭控捲400KG黃金跑路
黃金價歷史新高!專家驚呼「這輩子未見過」:未來將續飆升
黃金一錢9360元恐再飆破萬 專家:從業50年第一次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