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快評】洞察深偽陷阱 構築強韌心理防線
◎董慧明
深偽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已成為國家安全新興威脅。在數位時代,惡意行為者藉助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等先進科技製作錯假圖文與影音,以資訊滲透方式嚴重干擾社會秩序與公眾認知,必須慎防其以假亂真、誤導民眾判斷之認知陷阱。
深偽技術的隱患主要體現在:深度模擬導致訊息真假難辨;極高的傳播性致使人們情緒態度受到影響。這些針對特定事件、人物或組織所精心設計的虛假和煽動性內容,透過社群媒體快速傳播,易在短時間內誤導民眾,引發社會輿論風波、製造認知混淆與群眾不安。從政治宣傳到商業廣告;從新聞報導到娛樂商品,深偽內容無處不在,衝擊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
深偽技術亦對人們的認知心理產生傷害。特別是在認知作戰運用方面,國際間已發生多起深偽技術危害案例。包括偽造政治人物的醜聞、言論、傳散不實政見;抑或是製作虛構的戰爭場景,渲染緊張氣氛,加劇大眾恐慌,進而改變立場傾向與行為模式,動搖社會互信根基。惡意行為者利用模糊虛實界線的方法,鎖定個人或群體,以引導性內容結合精準傳播手段擴大影響力,使目標受眾在無意間受到心理操控、錯亂判斷力,最終形成錯誤的集體認知。
面對深偽技術的挑戰,構築強韌的認知心理防線格外重要。個人應具備安全防範意識,在接收各類訊息時,多加留意影音內容的細節與不尋常之處,善用事實查核工具與平臺,增進訊息辨識能力。同時,吾人亦應培養批判性思維,不輕信來源不明的資訊,降低被誤導風險,逐步強化社會整體防阻錯假訊息的抵禦能力。
政府機構亦需持續建立,並完善深偽訊息的監測與應對機制。包括設立專責單位,密切掌握深偽技術發展趨勢,建立預警系統,並制定相關法規,杜絕深偽內容的製作與傳播。執法單位則應強化對惡意行為者的追蹤與懲罰力度,減少其對社會的潛在威脅。
媒體業者在對抗深偽技術方面,應承擔起把關者的社會責任。在報導各種影音內容時,務須謹慎查證,避免淪為深偽訊息的傳散管道。對此,可建立專業的事實查核團隊,運用科技工具輔助判斷內容真實性,優化自動化檢測,即時標示可疑內容,更要即時澄清錯誤資訊。
深偽技術發展一日千里,手法多變。為維護國家安定,需要保持高度警覺,強化心防韌性。政府、民間業者與民眾個人必須共同參與,形成多層次的防護網絡。此外,持續完備國家法規、提升資通安全技術防護能力、增強公民媒體素養,皆為構築認知心理堅韌屏障不可或缺的要素。必須攜手合作,打造能夠有效抵禦錯假訊息與認知操控的安全環境,共同守護公共利益與社會信任。
(作者為國防大學政戰學院中共軍事事務研究所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