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烏龍麵做成甜甜圈、裝入手搖杯!丸龜製麵推新品,想破框挖掘何種商機?
丸龜製麵做為台、日兩地家喻戶曉的連鎖餐飲品牌,過去經常推出新的烏龍麵口味來吸引顧客,品牌卻也難以突破既有框架,吸引更多新客群。因此,丸龜近兩年積極開發顛覆想像的新品,包含「搖搖烏龍麵」、「烏龍甜甜圈」,都在短期內賣出佳績,並成功在社群上引發話題。
丸龜開發一系列新品的策略是什麼?如何讓它在社群上發酵?最終銷售成果如何?一起來看!
丸龜迎合當下時機,推出話題新品
丸龜每次推出新品,皆會考量當下的社會氣氛與需求。例如去年日本疫情趨緩後,丸龜推出「搖搖烏龍麵」,它以「提升外食樂趣」為理念開發,希望帶給消費者外帶新體驗,讓人感受樂趣與驚喜。「搖搖烏龍麵」以透明的手搖杯盛裝麵條和各式食材,消費者能夠根據當天心情來調整醬料份量,再盡情搖晃杯身,讓麵條、佐料與醬汁充分混合。兼顧了視覺享受、食用體驗與攜帶方便性,「搖搖烏龍麵」大受消費者好評。
今年推出的「烏龍甜甜圈」,則是希望解決非高峰時段消費者稀疏的問題。每天的下午 3 點至 6 點,是丸龜店內用餐消費者最少的時刻,丸龜製麵行銷長南雲克明坦言:「一開始,我們並不是打算開發甜甜圈,只是想在午餐和晚餐的需求之外,找到一款能讓消費者在餐間也能享受的美食。」由於烏龍麵是鹹食,因此團隊往甜食類開發挑戰,為了強化消費者對丸龜製麵「Q 彈口感」的認知,於是開發出烏龍甜甜圈。南雲補充:「我們希望利用丸龜製麵的特色,開發出一款小分量的招牌產品。」
抓住年輕人的心,讓新品在社群上發酵
細看丸龜推出的新品,最大心法就是不偏離自家特色——現做的 Q 彈口感。南雲說:「丸龜製麵追求帶給消費者美食體驗,並致力於提升體驗價值。我們期待在保留烏龍麵 Q 彈口感的同時,也能帶給消費者新奇感。」南雲以自家推行過的烏龍麵便當舉例,「便當」一詞可能讓人聯想到提前製作的餐點,但為了保持與內用相同品質,丸龜便當、甜甜圈等產品都是消費者下單後現做的。南雲解釋:「由於各店鋪都是現場製作,因此客人能夠品嚐到熱騰騰的美味,這是丸龜的最大魅力。」
在開發商品方面,丸龜有意瞄準年輕客群。南雲解釋:「我們當然希望來品嚐丸龜的人不分年紀,但真正能引爆人氣的還是年輕人。如果新品能先在年輕人間引起話題,透過社群媒體迅速傳播,就有可能影響年長一輩。」因此,在宣傳搖搖烏龍麵時,丸龜順勢開設了第一間「烏龍麵得來速」來創造話題;烏龍甜甜圈上市前,則是在渋谷道玄坂店開設了為期5天的期間限定店「丸龜烏龍甜甜圈屋」,兩者皆成功在社群上引發熱議。
細看近期社群上不少火紅產品,皆是引導客人讓將現有商品稍作加工,打造屬於自己獨特商品的「手作感」,抓住了 Z 世代年輕人的心。搖搖烏龍麵邀請消費者加入醬汁、將其搖勻,完成餐點的最後一哩路;而丸龜烏龍甜甜圈藉由消費者自己撒入調味粉,大顯身手。消費者會將自己完成的產品拍照上傳到社群,滿足與他人分享的心,對品牌來說,也能促進商品的傳播和提升知名度。
新品銷售創佳績,丸龜期待把流行變經典
丸龜一系列的新品,替品牌帶來良好成效。搖搖烏龍麵2個月銷售突破 200 萬份,而烏龍甜甜圈在首週平日銷量約為 14 萬份,第一個週六、日分別賣出約 24 萬份,上市 50 天內突破 500 萬份。數據顯示,烏龍甜甜圈在上市不到一週內就吸引各年齡層的顧客,其中女性顧客的比例相當高。「從各店鋪的回饋來看,專程為這款商品來購買的人數比例,明顯高於過去的商品」,南雲表示,不少人是專程為了甜甜圈而來,隨著新口味持續推出,烏龍甜甜圈的熱潮仍在延續。
烏龍甜甜圈新品發布會後的 10 天內,媒體曝光數量達 908 篇,跟搖搖烏龍的 733 篇相比,增加了 1.2 倍。這款商品在上市前便已被廣泛認識,是其開局成功的關鍵;而從發布 13 天內的 UGC(用戶生成內容)數量來看,烏龍甜甜圈與「丸龜搖搖烏龍」達到相同的 6500 篇,但這次在長輩中傳播得更廣。
對丸龜來說,新品的挑戰在於能否擺脫一時流行,成為經典。目前搖搖烏龍已納入丸龜常態菜單中,還會不時推出新口味,也有越來越多人在非高峰時段造訪丸龜,專程購買烏龍甜甜圈。為了讓這款商品長期受到喜愛,除了增加更多口味,丸龜還預計推出「烏龍甜甜圈村的夥伴們」官方 IP,透過官網和官方社群發布四格漫畫、YouTube 頻道上發布動畫等,延續熱潮。
丸龜製麵在品牌顧問公司 Interbrand Japan 的「2022 年顧客體驗價值」榮獲第一。丸龜為了掌握持續被顧客選擇的品牌關鍵驅動因素,持續進行各種調查,例如 NPS(顧客推薦指數)調查、 QSC(品質、服務、清潔)的滿意度調查等。如指標下滑會立即改進。此外,丸龜也提供顧客意見回饋機制,顧客用餐體驗結束後,將其評價回饋給門店。南雲深知,如果能提供更好的商品和服務來提升 CX(客戶體驗),員工的工作滿足感也會增加,進而提升 EX(員工體驗),對品牌形成良性循環。
丸龜一系列新品不只解決當下問題,也在銷量、創造品牌聲量上雙雙取得成功。烏龍麵還能擦出什麼新火花?值得我們期待。
資料來源:日經XTREND、excite、哈佛商業評論、ITmedia
更多報導
拆解大巨蛋「電子酒精交易所」策略!最大化數據價值,打造高互動的消費體驗
吉伊卡哇助攻,藏壽司創登台十年最高營收!「扭蛋行銷術」憑什麼長紅 20 年?
餐飲業也搭 OMO 浪潮!應對獲客成本攀升、勞動力不足,如何打破市場天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