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不是一個人的事 是全家人的事

「抗癌,不是一個人的事,是全家人的事」,癌症為國人連續四十二年十大死因之首,一一二年發生人數有十二萬一七六二人,為給癌友全方位的支持,國民健康署一一三年補助七家醫院發展「以癌友家庭為中心之照護模式」,以醫療機構為中心,積極協助癌友回歸社區,目前先以罹癌一年內之個案家庭為收案目標,由心理師、社工、相關醫療人員及個案管理師等組成醫療團隊,發展以病人家庭為中心的支持模式。

國健署長吳昭軍表示,根據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全國罹癌者五年存活率從民國九十一至九十五年的四十九‧二%,提升到民國一○六至一一○年的六十二‧一%,增幅二十六、二一%,存活率的提升,也意謂著癌友們與癌症共存時間延長了。

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組長林莉茹指出,罹患癌症所需面對的身、心、靈與經濟上的衝擊,往往是癌友無法獨自承受的壓力,尤其是初次罹癌一年內之癌友,往往需面臨個人身心重大轉變,其家庭受到之影響更為深遠。

今年補助七家試辦醫院,以北中南區域來排列,馬偕紀念醫院提供乳癌、頭頸癌、大腸癌、婦癌及肺癌;亞東紀念醫院提供頭頸癌;羅東博愛醫院提供頭頸癌、肺癌、乳癌;光田綜合醫院提供頭頸癌;彰化基督教醫院提供頭頸癌、乳癌;成大醫院提供兒童癌症;高雄榮總提供頭頸癌、乳癌、婦癌等病人相關照護;試辦醫院每家經費一百萬元。

羅東博愛醫院社工課課長黃子明表示,醫院啟動的「慈悲關懷計畫」,對癌友照護從疾病本身延伸到個人心理、家庭、社區。一名罹患三陰性型乳癌第三期的四十三歲女性,單親育有雙胞胎,社工師晤談,提供同理與支持、家訪提供早療評估,同時考量扶養二子及治療費用大,連結慈濟,建立社會支持網絡,以協助癌友透過社區資源整合,在進行治療中穩定家庭狀況,使癌症家庭健康識能增進、促進全家共同抗癌的能力。

成大醫院癌症中心主任顏家瑞表示,初診斷兒癌家庭會議由醫師解釋病情後,團隊即對家庭成員作整體性評估,協助家庭全方位規劃病童罹癌後生活。建立官方LINE群組,設計智慧話諮詢對話模組,即時回應多媒體衛教資訊直接置入官方群組,家屬隨時獲得最新資源。照會腫瘤心理師前後,以情緒層面危機度下降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