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生病治不好 恐是免疫系統亮紅燈
自體免疫疾病的一大特點是,患者常奔波於兩種以上的科別,容易錯失治療良機。雲林有位農民,12年來,身體反覆出現假性腫瘤,遲遲找不到病因;台南一位家庭主婦,則是莫名起疹子,又喘又咳。患者們輾轉來到大林...
自體免疫疾病的一大特點是,患者常奔波於兩種以上的科別,容易錯失治療良機。雲林有位農民,12年來,身體反覆出現假性腫瘤,遲遲找不到病因;台南一位家庭主婦,則是莫名起疹子,又喘又咳。患者們輾轉來到大林...
感染新冠肺炎後,可能增加罹患自體免疫疾病的風險!中山附醫及高雄榮總團隊合作,以國內外大數據研究,發現確診半年後罹病機率3%,是未感染者的3倍,而且以僵直性脊椎炎、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等最多,這項研究今年2月刊載於頂尖期刊柳葉刀(Lancet)子刊eClinical Medicine(電子臨床醫學)。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有一種癌症專找男性!根據國健署統計,罹患食道癌國人其中有9成以上為男性,且高達半數發現時已晚,落入中晚期,預後不好,五年存活率低至15%。問題關鍵出在哪?醫師提醒,跟女性乳癌有荷爾蒙因素作怪不同,男性食道癌多為「自找的」,與菸、酒、檳榔等不良生活習慣脫不了關係之外,值得注意的是,台灣人愛吃辣、過燙食物的重口味也是主要的禍首...
中研院院士、台大政治學系教授朱雲漢驚傳直腸癌病逝,享壽67歲。而他的兄長朱雲鵬也在臉書證實此事,並表達對他的不捨,寫下「不捨、不捨,祝福一路好走」。營養師表示,國人常見癌症死亡率前三名之一就是大腸直腸
[Newtalk新聞] 不少民眾可能都有這種經驗,晚餐吃得太多隔天發現自己的臉非常腫。營養師高敏敏表示,這種狀況即有可能是水腫了。這時候民眾可以吃鉀量高(高鉀)的水果來「留鉀排鈉」,以利消除水腫,她針對市面水果做了鉀含量的分析,而第一名的竟是甜度爆表的釋迦。 高敏敏表示重口味、重鹹、加工食品吃太多,會讓鈉攝取過量、導致細胞的滲透壓平衡失常 進而使水分滯留體內形成水腫,而想消除水腫,首先要將多餘的鈉排出 可以攝取高鉀水果,她表示怕水腫的人,即可以選擇這些高鉀水果,幫助體內做到「留鉀排鈉」。 1) 釋迦 鉀:390mg/熱量:100kcal 2) 香蕉 鉀:368mg/熱量:82kcal 3) 奇異果 鉀:291mg/熱量:52kcal 4) 龍眼 鉀:282mg/熱量:69kcal 5) 小番茄 鉀:269mg/熱量:30kcal 6) 哈密瓜 鉀:259mg/熱量:38kcal 7) 黃金奇異果 鉀:252mg/熱量:57kcal 8) 櫻桃 鉀:236mg/熱量:73kcal 9) 火龍果(白肉) 鉀:226mg/熱量:49kcal 10) 香瓜 鉀:225mg/熱量:29kcal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本土疫情連五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8)日公布國內新增24240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3893例本土個案及347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54例死亡。今日新增病例數較上周三同期的31501例,減少7608例,降幅約24.2%,而死亡個案當中有一例40多歲男性,有肝硬化病史,因為連續解黑便3、4天,至急診陽性...
平時常聽到營養專家都說要多補充膳食纖維,究竟膳食纖維有何好處?營養師指出,像是吃大餐覺得太脹、消化不良,此時若缺乏膳食纖維,毒素就會囤積在體內,身材還會因此發胖。要多補充膳食纖維,一般會認為綠色蔬菜擁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邱秉維/新竹報導 圖:病人經電腦斷層,顯示左乳有2.83公分腫塊,且左腋下淋巴腫大/台大新竹分院提供。 年約33歲的張小姐,三個月前發現自己左邊乳房有一顆腫塊,尤其
本文摘自<常春月刊> 為了不讓血糖飆高,有些人說可以吃些清淡的食物,例如可以吃火鍋最愛加的冬粉、美味的義大利麵或是日式料理的壽司;沒錯,要控制血糖,其實任何食物都可以吃,只是因為義大利麵、壽司或冬粉等,都屬於澱粉類(五穀根莖類),一樣得照著量份吃,不能超標。一份主食(1/4碗飯)約70大卡,同樣是70大卡,冬粉則因為熱量低,所以可以吃到1/2碗,可以吃的份量比米飯還要多,而且比較有飽足感,但是,吃太多血糖還是會高。 另外,很多病患認為要預防糖尿病就是不吃甜食,但甜食並非不能碰,主要看是哪一類的甜食,如果是加工類甜食(例如餅乾、蛋糕等),不只含糖類、澱粉,還有很多油脂,能少吃是最保險的,如果真的很想吃,就要盡量避開鮮奶油,以減少脂肪的攝取。 做好總量控制,吃得健康又滿足國泰綜合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陳瑜忻特別提到,糖尿病患者會有個別差異,剛診斷出來的糖尿病患,比較無法精確掌握食物的量,建議先試著吃吃看,並測量血糖,例如基本上,糙米雖然比白飯安全,但有些病患吃糙米時,血糖也會快速升高,應該要多注意,並配合醫師或營養師給的建議。另外,像有些人白天的工作量大不能挨餓,因此,白天可以多吃一點主食
台灣人糖尿病前期比你想像的還多非常多!在台灣18歲以上每4人就有1人處於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值100-125mg/dL(2017-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而糖尿病前期其實是可以逆轉的! 糖尿病前期6症狀 多數表現不明顯 營養師程涵宇指出,糖尿病前期為空腹血糖值 100~125mg/dL、糖化血色素HbA1c 5.7~6.4% (可反映過去2~3個月的平均血糖狀況)、口服葡萄耐受試驗 140~199mg/dL。 此外,也容易出現疲勞、容易飢餓、口渴、頻尿、視線模糊,以及黑棘皮症。黑棘皮症(Acanthosis Nigricans)是黑色素沈澱引起的皮膚異常,其中又以皮膚皺摺處最常發生,像是頸部、腋下與大腿內側。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數的人症表現不夠明顯,因此建議抽血診斷。 8大危險因素 肥胖是大魔王 程涵宇列出糖尿病8大危險因素: 1、最強危險因素-肥胖 直接導致胰島素代謝異常!過重、肥胖、體脂高,直接就是罹患糖尿病風險大增大魔王。 2、久坐不動-慢性發炎更容易有肥胖問題,造成身體慢性的發炎狀態,胰島素敏感性也變差。 3、高油、高醣飲食-促進身體發炎反應升高血糖血脂,造成
【早安健康/蔡經謙報導】味噌湯只需將味噌溶入水中就可輕易製成,深受台灣民眾喜愛,成為許多家庭的常備湯品。不過,儘管味噌湯製作簡易,但它對健康的益處一點都不簡單。...
健康的血管如同橡皮管,血管壁的彈性良好,能夠有效的調控血壓;然而,隨著年紀正常老化,或是罹患糖尿病、高血脂、慢性腎臟病等慢性疾病,血管壁的彈性就會變得越來變差,甚至變成有如硬梆梆的「鐵管」,失去調控血壓的正常功能,就可能使血壓升高,造成高血壓。 1.老年人國泰綜合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台大醫院心臟內科兼任主治醫師、宏恩醫院心臟內科兼任主治醫師陳玠宇表示,隨著年紀增長,血壓容易越來越高,主要原因是血管經年累月的使用,血管也跟著發生硬化,血管壁彈性就容易變差;再加上長時間的過多鹽分攝取、吸菸、飲酒,以及運動量不足等因素,都是老年人容易高血壓的原因。 根據國健署資料統計,高血壓盛行率隨年齡增加而上升,40歲以上的高血壓盛行率達37.5%,平均每3人就有1人高血壓;到了65歲以上,高血壓盛行率更高達56.6%,平均每2人就有1人罹患高血壓。 2.糖尿病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值70~100 mg/dl,飯後2小時血糖值低於140 mg/dl,血糖過高容易堆積在血管壁上,導致腎動脈及全身小動脈硬化,造成週邊血管收縮壓上升,且腎臟功能逐漸退化,導致排水功能不佳,水分及鈉離子容易滯留體內,造成血壓飆高。 糖
很多人為了保持健康想要吃素,但往往對營養的均衡攝取沒有正確的概念,身體容易且缺乏重要營養素,營養師提醒大家,吃素者要特別注意蛋白質、鐵質、鈣質、維生素B12、Omega-3脂肪酸、以及維生素D的攝取,才能確保吃的健康!
你平常也有在吃魚油嗎?大家小時候應該都很常聽到父母說「多吃魚才會變聰明!」,對此,營養師珊珊表示,原因其實是因為其中的DHA可以幫助腦部發育,而目前市售魚油功效成份為Omega-3脂肪酸,包含DHA與EPA,功能包括保養眼睛、心血管保養、輔助降血脂、減輕炎症等等。
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流感重症一口氣增10例!疾病管制署今(7)日表示,社區流感病毒活動持續上升,近一週新增10例流感併發重症病例(均為AH3N2),分別為7例男性、3例女性,年齡介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身上病痛真的不能拖!70歲的張先生日前上腹疼痛,但第一時間自行吃了胃藥,沒想到症狀毫無改善,反而越來越疼痛,這才就醫,經腹部超音波檢查發現張先生有膽結石且膽囊壁明顯增厚,診斷為「膽結石合併急性膽囊炎」,若不及時治療,恐會產生敗血症而導致生命危險。 台北慈濟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陳建華表示,張先生就醫時狀況已經十分危急,立刻安排接受...
【健康醫療網/記者鄭宜芬報導】國際佛光會創辦人釋星雲5日離世,享耆壽97歲。然而,星雲因糖尿病纏身長達約50年,晚年頻洗腎,靠輪椅代步,雙眼僅能看見光影。財團法人糖尿病關懷基金會董事長蔡世澤說明,糖尿病友最期盼的往往就是良好的管理能帶來生活的便利及生活品質,醫師在門診判斷糖友控糖效果主要看的是8項指標,其中低血糖的頻率與分佈(有無症狀)是臨床上判斷血糖控制好壞的重要指標之一。 糖尿病易併發眼腎病變 星雲2011年中風後健康每況愈下,且因罹患糖尿病導致視網膜剝離、黃斑部病變與腎病變,近20年因眼球鈣化幾乎看不到,連提筆寫字都有困難,晚年更因健康問題,外出幾乎得靠輪椅代步,而且每周得跑3趟到高雄長庚洗腎。1月4日因血壓不穩定,加上年事已高器官衰竭,住進加護病房,隨即於5日離世。 根據統計,台灣每年約增加16萬名糖尿病新個案,儼然已成為新國病。蔡世澤說明,影響血糖變化的原因,包括最關鍵的食物、藥物、活動、生物(如女性生理期)、環境、行為與決策等42項因素。 臨床上判斷血糖控制好壞的重要指標之一,為低血糖的頻率與分佈(有無症狀)。低血糖的典型症狀為手腳發麻、顫抖、心悸、盜汗等,然而低血糖發生時
你知道嗎?癌症蟬連40年國人十大死因榜首,而十大癌症死亡率當中,食道癌排名第九。衛福部資料顯示,108年有2,833人罹患食道癌、110年有2030人死於食道癌;其中9成以上罹癌患者為男性。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農曆春節長假期效應不只新冠肺炎,流感重症也上升!疾管署今(7)日公布近一周新增10例流感併發重症病例,另新增一例死亡個案,全數感染A型流感H3N2;新增重症個案中最年幼為一例8歲男童,咳嗽有痰、發燒又呼吸困難,引發肺炎,目前人還在小兒加護病房救治中,而死亡個案則為90多歲女性。疾管署警告這一波流感流行已回復疫情前水準,且恐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