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北京一定會有所回應⋯⋯」美國次卿訪台後,台灣如何自保?

美國國務院次卿柯拉克(左)本月17日抵台,展開三天訪問行程,圖為閣揆蘇貞昌(右)與其會面。 (來源:行政院提供)
美國國務院次卿柯拉克(左)本月17日抵台,展開三天訪問行程,圖為閣揆蘇貞昌(右)與其會面。 (來源:行政院提供)

撰文者:管婺媛

《紐約時報》曾拿大象比喻貿易戰中的美中兩強,以靈活螞蟻形容夾縫中求存且受惠的越南。如今,就在美國大選前夕,這隻螞蟻換成了台灣,但,台灣會是靈活的螞蟻,還是熱鍋上的螞蟻?

美中關係猶如兩隻大象在跳探戈,一方往前一步,另一方也要進逼一步,同時還得要避免碰撞、跌倒。如8月間美國衛生部長阿札爾(Alex Azar )訪台,中共軍機就飛越過台海中線,示警兼抗議;9月中,美台斷交41年來最高層級的國務院次卿柯拉克(Keith Krach)訪台,中共又大動作宣布在台海附近組織實戰化演練。

美國高官專機與中共軍機都飛來台灣「隔空駁火」,因中、美各有其核心利益,得維持鬥而不破、繃而不斷的探戈局面,但,大象腳下的台灣,有何趨吉避凶之道?

要解答此點,得先從柯拉克來台的意義談起。

柯拉克自9月17日起訪台三天,來訪目的從外傳他將主持「台美經濟與商業對話」,到改為祭悼前總統李登輝,遭在野黨批評形式有餘,卻無實質利多。但看在多位專家學者眼中,即便形式意義也很重要。

首先,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嚴震生指出,柯拉克是美國在2018年通過鼓勵美台官員互訪的《台灣旅行法》後,落實此法的最高層級國務院官員。但,這代表什麼意義?

其實,美國國會經常會通過不具約束力的決議案,但從2018年迄今,美國國會對台逐漸以法案取代決議案,例如《台灣旅行法》、加強美台貿易並促進台灣國際參與的《台灣友邦國際保護及加強倡議法案》(又稱台北法案),以及將台灣正式納入美國印太戰略的《亞洲再保證倡議法案》等。

台灣智庫執行委員賴怡忠分析,這象徵台美關係正在「制度化」發展,「即便未來民主黨執政,法律案也不可能走上回頭路。」

再者,他也認為,柯拉克來台,雖不脫選前政治操作成分,但未來美國官員訪台、台美交流,只會持續,不會暫停;且美國對台關係已與美國對中關係,成為兩條獨立發展的線。

「即便是拜登當選,華府主張對中共強硬『push back(反制)』仍是主流。國會通過這麼多法,已充分反應美國主流意見對中共的不滿,因此會相對把情緒投射在台灣上。」政大國際事務學院名譽教授丁樹範也分析,美國抗中已成朝野政黨主旋律,不論換誰執政,情勢都「回不去了」。

而台灣也早在2017年底、美國發動對中貿易戰之前,就被納入美國「印太戰略」中。賴怡忠認為,這代表美方對台期待,已從小布希時代「不要成為美中關係的麻煩製造者」,轉為希望台灣成為戰略夥伴,「過去台灣政策依附在美中政策之下,但現在已是美中、美台關係成為兩條平行線,若再從『美中台三角』情勢看待三邊關係,可能會出現誤判。」

只是,從外交、國際政治戰略面,台美、中美、兩岸關係或可切開來看,但從經貿實質互動數據來看,台灣仍然得面對調整對中貿易依賴度過重的難題。今年前八月,我國對美出口金額雖佔整體比重達15%,創下新高,但對中出口仍佔四成,即便其中有不小成分是從中國製造後再出口到歐美市場。

「短期內,要逆轉這趨勢很不容易,」丁樹範認為,尤其中國在兩千年加入WTO後,與全球經濟、供應鏈變得非常密切,固然美台、美中關係正往分開的趨勢走,「但經貿問題還是很難一刀切」。

這也是工商界大老如工總理事長林伯豐迴避出席與柯拉克的會面,商總理事長賴正鎰稱「與美方關係太好,其實沒什麼好高興的」的背後原因。

尤其,從這幾個月來中美大象跳探戈的慣例來看,美方踏進一步,中方也會回踏一步,軍事專欄作家吳明杰認為「接下來北京一定會有所回應」。那夾處其中的台灣,該如何自保?

「擦槍走火,是危險的,目前蔡政府在政治面上,並沒有太多挑釁,因此在國防面上,避免意外,做到高度戰略容忍,意即把被動防衛做到最好,」吳明杰說。

例如,國防部罕見的首次在官網上,以圖文方式做出「即時軍事動態」專區,除了說明我方如何防禦外,其用意也是在公告國際周知,中共如何犯進、台灣如何恪守自衛原則。

美中以台灣作為隔空駁火的最前沿,對台灣而言,是風險,但也同時是機會。專家學者認為,台灣其實握有籌碼,並非只能在美中之間二擇一、完全順著美國走。

「對台灣來說,我們要做的是,怎麼強化台灣對美國的戰略價值?」賴怡忠認為,在美國確定抗中路線後,台灣作為華人世界唯一民主國家,其實對美國而言,是有高度政治與文化面價值的,「中國在全球宣傳華人世界不適合民主,但台灣不論是防疫或其他表現上,都是活生生的反證,這是美國現在非常重視的,台灣可以成為美國對華人世界論述民主的一種範例。」

嚴震生也認為,台灣雖為小國,但手上並非完全沒有籌碼。例如中國經濟情勢每下愈況、美國國內有強烈反中情緒,都凸顯台灣對美國具有新的戰略意義,「既然(政治外交方面),美國(對台)有需求,台灣當然也要從中獲取一些實際對我方有經貿利益的事情,」例如,鋼鋁關稅談判等問題,或許就是政府可積極切入、交換利益之處。

更多商業周刊文章

會摧毀公司文化的三種人!史丹佛管理科學教授的「拒絕混蛋守則」

只賠過一次!國安基金操盤績效最高218%、最少6%,怎麼做到的?

不想把一生承諾給誰,也討厭孤獨死...日本大齡女「合租」正盛行?

更多Yahoo論壇文章
美次卿訪台 反成了民進黨外交笑柄
柯拉克離臺 人散曲未終
我們不能有顧面子又顧裡子的軌道建設嗎?
「爸媽很忙,我在安親班回到家都10點半了!連週六都要去寫考卷」
趙少康:改稱自衛反擊 國軍放棄第一擊

今日推薦影音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