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實質資產代幣化 擬由基金債券打頭陣

發展虛擬資產為國際趨勢,台灣跟進各國腳步。金管會將推動「金融資產代幣化」,邀集保與6家金融業成立「實質資產代幣化小組」,將以基金、債券先行,確定相關交易模式後,進行試辦或實驗,逐步在國內推廣。

「實質資產代幣化」是指將包括股票、債券、房地產等實質資產,轉化為在區塊鏈上交易的數位代幣,而這些代幣的價值來自實質資產,又稱為「現實世界資產」,簡稱RWA(Real World Assets),概念類似不動產證券化。

金管會表示,為探討RWA代幣化在台灣「推動」的準備,已經邀請集保及台新銀行台北富邦、中國信託、國泰證券、國泰投信及元大金控,成立「實質資產代幣化小組」,協議後續推展事宜。

據瞭解,「實質資產代幣化小組」大約3~4週開一次會議,初步以基金、債券兩個金融資產先做代幣化標的,除了研議代幣化的方式外,也將研析資產的保管、交易等。最終目標是由參與的金融機構,提出概念性驗證,以及業務試辦或創新實驗申請。

金管會指出,目前在國際上,例如美國、瑞士、日本、香港及新加坡,均開始發展實質資產代幣化,我國希望跟上國際腳步,因此協力集保結算所及金融業成立小組,由業者探索發展的項目,例如代幣化標的、架構及模式等。其他國家金融資產代幣化多半採專業投資人先行,再漸次開放小額投資人參與,至於未來如何進行,將參考業者意見。

現階段針對實質資產代幣化,國際普遍認為有6大潛在優點,包含可全天候跨境及跨時區交易、降低投資門檻、提高營運效率、即時清算、提高流動性並增加透明度;但同時因為具有去中心化特質,存在監管、法律及互通性的3大挑戰。

原文出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