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公費乳癌篩檢對象 國健署擬改納40至75歲族群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21日電)台灣癌症5年存活率逾6成,早期治療是關鍵,篩檢扮演重要角色,其中乳癌為台灣婦女發生率第1位癌症,國健署擬將現有公費乳癌篩檢對象加減約5歲,擴大篩檢人數、拚爭取更多公務預算。

癌症連續41年蟬聯台灣十大死因之首,占每年總死亡人數約3成。若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提供罹癌後照護,可有效提升罹癌病人存活率。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罹癌病人的5年存活率已從民國94至98年的50.2%,逐年提升到106至110年的62.1%。

定期接受癌症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能有效提高癌症治療效果、增加癌症存活率。國健署現階段已有針對罹患癌症高風險族群提供免費的「五癌篩檢」,分別為子宮頸癌篩檢、乳癌篩檢、大腸癌篩檢、口腔癌篩檢及肺癌篩檢,強化癌症篩檢與篩檢陽性個案追蹤確診。

其中,乳癌是台灣婦女發生率第1位癌症,依據衛生福利部資料顯示,每年有逾萬位婦女罹患乳癌,逾2000名婦女死於乳癌,相當於每天約31名婦女被診斷罹患乳癌、6名婦女因乳癌而失去寶貴性命,擴公費乳癌篩檢對象是近年熱議話題之一。

國健署癌症防治組長林莉茹今天接受媒體聯訪時重申,據癌症登記數據分析,台灣乳癌發生高峰仍落在45至69歲之間,公費乳癌篩檢對象擴大還在評估階段,初步研擬將現行年齡上限69歲再往上調整75歲、現行下限年齡45歲下修至40歲。

林莉茹解釋,公費乳癌篩檢對象年齡上調,與隨台灣社會不斷高齡化,乳癌確診年齡可能提升有關;至於乳癌篩檢對象年齡的下修,主因是台灣年輕乳癌患者預後相較不好,才會展開相關討論。未來擴大公費乳癌篩檢對象,除了菸捐作為預算財源,評估需要多挹注公務預算等多元管道。

國健署積極推動各醫院持續提升癌症篩檢服務品質,透過設計醫院多元癌症篩檢策略,結合在地需求,建立因地制宜服務模式,優化民眾利用篩檢服務可近性與方便性,如提供預約掛號,包括網路、電話及E-mail等方式、篩檢快速通關、醫院APP及門診篩檢預約服務等。(編輯:李亨山)1130521

💪🏻2024健康生活大調查~填問卷抽萬元健身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