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還稅於民」是民主還是民粹? 台灣6年超徵逾1.3兆,舉債卻更多 領現金你該知道的3件事

2023年政府稅收預計超收逾4500億元,民間「還稅於民」呼聲高,行政院長蘇貞昌今早鬆口,將規劃用「發現金」方式與全民共享超徵稅收。

不過,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日前籲,「以立委立場當然要討好選票、討好民粹」,呼籲蔡總統不要每件事都順從民粹。

還稅於民,究竟是經理性辯論思考後的民主選擇,還是撒幣拼選戰順應民粹?

 

總統蔡英文日前(1日)定調要未雨綢繆,因應全球景氣不確定,農曆年前確定不發現金,要將超徵稅額補貼勞健保財務缺口、電價虧損以及補助弱勢等,財政餘裕將預留以備不時之需。

 

對此,朝野立委均有不同意見。

 

第一件事:台灣六年超徵逾1.3兆 特別預算舉債逾2兆

 

攤開近年稅收成果,包含2014年營業稅、2015年土增稅、分別受銀行保險業營業稅由2%調至5%,2016年因股利可扣抵稅額減半及公告地價調漲,也讓稅收連續3年超乎預期,多出數額皆在千億元以上,2017年至2019年稅分別高出960、897及830億元。

 

2021年隨上市櫃公司前一年獲利普遍大幅成長,109年度營所稅暫繳回補,以及證交稅、營業稅表現俱佳,全國實徵稅收較預算數高出4327億元。

 

2022年,受益於營所稅、營業稅,以及因盈餘分配及薪資所得扣繳稅款、房地合一課徵所得稅均增加,較預算數超徵4300億元。

 

過去六年來,台灣稅收累計超徵逾1.3兆元。

 

 

不過,自921地震後政府年年編列特別預算,特別條例也開始排除《公共債務法》、《預算法》及《財政收支法》等限制,開始以舉債賒借作為主要財源。

 

台北商業大學財稅系教授黃耀輝直言,「超徵」指稅收高於預算的編列數,但特別預算的舉債未計入一般預算,若放在一起看其實沒有超徵。

 

近年特別預算包含:流域綜合治理計畫特別預算(103-108年度)」、「中央政府新式戰機採購特別預算(109至115年度)」、「中央政府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預算(109至111年度)」、「中央政府海空戰力提升計畫採購特別預算(111至115年度)」、「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總計舉債逾2兆元。

 

第二件事:台灣每人負債緩步增 平均約24.6萬元

 

據財政部統計,截至111年12月23日止,中央政府1年以上債務未償餘額5兆6,998億元,未滿1年債務未償餘額250億元,平均每人負擔債務24.6萬元。

 

比較2020年底的23.8萬元,增加約1萬元。

 

 

黃耀輝說,「以往政府普遍認為超徵、財政收入好,才會拼命以特別預算舉債,編列預算當下沒想過要還債,未恪守財政紀律,錢都沒花在刀口上。」

 

過去亂編特別預算,現在說要還稅於民,待發完現金財政狀況沒這麼好,以後就不會亂編預算,才可能改變財政紀律。

 

第三件事:多收實際是過去低估,今日享受、債留子孫

 

「台灣財政並不充裕,超徵只是比預估多收了錢」。另有不願具名財政學者表示,政府編列預算時估計台灣將嚴重受疫情影響,沒想到台灣衝擊有限、經濟超乎預期,才會變成超徵,「多收,其實是過去低估。」

 

這位學者提醒,舉債其實是「先支出、後還」,每年還是要編列預算來慢慢還債,現在不還、以後還是要拿子孫繳稅的錢來還。

 

更多今周刊文章
兆豐金現金股利大方、玉山金一直配股票,所以比較好嗎?2023年存股,達人分析4檔金融股
稅收超徵「普發現金」不只5千元!真正規劃金額曝光…要給帳戶嗎?何時能拿到一文搞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