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學權調查 學生代表:每校僅抽5位填答 有失真疑慮
教育部9月公告「112年公私立大專校院校園學生權利調查」,根據調查結果,「學生勞動權益」與「平等保障」是表現最佳的項度,不過,學生代表指出,每間學校調查對象只有5位學生,應該非常難以公正、客觀反映各個族群的學權現況,因此調查結果和實際情況有落差。
根據教育部「112年公私立大專校院校園學生權利調查」書面報告顯示,教育部2023年11月發函至各大專校院,請各校提供10位學生代表名單,後續由調查團隊抽選5位進行調查;調查團隊就「學生自治」、「學習與受教權」、「表現自由」、「思想、信念及宗教自由」、「隱私權」、「平等保障」、「學生獎懲與申訴」以及「學生勞動權益」等8大項度,設計69道問題,衡量全國152所公私立大專校院的學權概況。
根據調查結果,「學生勞動權益」與「平等保障」是表現最佳的項度,不過,社團法人台灣學生聯合會理事長翁歆媃質疑,這和實際情況有落差。
在學生勞動權益方面,翁歆媃指出,部分題目有誘答嫌疑,例如第52題詢問學生「學校是否會為校內勞僱型工讀生投保勞保及提撥勞退?」翁歆媃指出,政府早已頒布法令要求校方為勞僱型工讀生納保,所以,調查結果自然呈現出100%納保的完美表現,但是,真正值得關注的學生勞權問題是,名義上叫學習型工讀生,實際上,部分工作內容卻和勞僱型工讀生一樣,但這群人的勞動權益卻缺乏保障。
在平等保障方面,翁歆媃認為,如果題目攸關身心障礙者、多元性別等少數、弱勢族群的權益,就應該詢問這群人的意見,但是,從調查報告中,她看不出這群人的聲音到底有沒有被納進來。她說:『(原音)舉例來講,第41題是「學校是否有針對身心障礙的學生(之學習需求)提供必要措施及設備?」可是,填答的學生真的是身心障礙學生嗎?以我自己的朋友為例,他在念台大,可是,光是那條椰林大道旁邊的石子路,就足夠讓他不方便,甚至會在上面不斷地摔倒,我覺得,這也是我們今天在這份報告出來的時候在詬病的,因為它不是在所有學生裡面隨機抽樣,它是被校方安排好的十名學生,那這十名學生已經被挑選過了。』
另外,根據調查結果,「學生獎懲與申訴」、「表現自由」是學權進步較多的項度,翁歆媃表示,表現自由有所進步,她覺得不太意外,絕大多數學校的確不太會干涉學生成立社團或舉辦演講活動,但牽涉到政治性、敏感性議題的話,依然對態度保守的學校形成挑戰。
整體而言,翁歆媃認為這份報告無法完全反映學權現況,有失真疑慮,參考價值有限;翁歆媃指出,每間學校調查對象只有5位學生,應該非常難以公正、客觀反映各個族群的學權現況,如果未來調查採樣方式維持不變的話,她建議,調查目標可以朝向普遍的學權概況即可,攸關少數、弱勢族群權益的題目盡量不要納入。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教育部:兒虐事件通報公告2次後 業者不得再承辦非營利幼兒園
教育部力推AI教育 中小學數位教學指引3.0提前發布
林郁婷盼以親身經歷示警 正式接任教育部反霸凌公益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