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馬魚成癮試驗助新興毒品研究

 

2公分、0.5公克的斑馬魚,可用於毒品成癮、戒斷和復發的各種生理、心理狀態與行為之研究。(國家衛生研究院提供)
2公分、0.5公克的斑馬魚,可用於毒品成癮、戒斷和復發的各種生理、心理狀態與行為之研究。(國家衛生研究院提供)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國家衛生研究院15日發表研究成果,在飼養箱中比食指還要小的斑馬魚,和人類同源基因高達7成,希望透過斑馬魚藥癮模組,快速釐清新興毒品機轉釐清,並在新興毒品爆炸的時代提供客觀分級,以利防治政策制定。

國衛生院神經及精神醫學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慧諴指出,藥癮涉及環境刺激與藥物酬賞效果的聯結,成癮者接觸到藥物相關線索,例如環境、人物、氣味、物品等,就容易會勾起對成癮藥物的強烈渴求,呈現無法自制想要使用藥物的心理狀態。

在藥物成癮行為研究中,運用一種古典條件制約學習,稱為場地制約偏好來模擬類似的行為,實驗動物經過藥物與環境制約訓練後,會將藥物所產生的欣快感與其配對的環境線索聯結而產生偏好行為,是研究藥癮記憶的常用模式。

陳慧誠表示,藥物成癮是一種慢性病,藥物影響使用者腦部功能,據統計發現2年內復發率非常高,個案常陷入明知不應用藥卻身不由己的困境,仰賴醫療介入解決,成癮更是一種特殊記憶,比如看到針頭等就會誘發渴求再復發,將連結記憶消除是各界努力目標。

為了要了解毒品對人體的危害,過去透過老鼠實驗,金錢、時間成本都高,國衛院最新研究透過斑馬魚進行成癮性試驗。

陳慧諴表示,斑馬魚與人類大約有70%的同源基因,加上繁殖容易快速,飼養成本低廉,近年來成為取代鼠類主要的實驗動物,國衛院是首先就斑馬魚對甲基安非他命產生場地制約偏好行為之研究,尤其新興毒品變化快速,各國相關資料非常少,台灣採取正面表列,法務部現行傾向先列於有刑責的第2級毒品,直到新毒品出來才降級,避免監獄爆滿。成本低廉的斑馬魚模組有望介入分級協助。

陳慧諴指出,希望透過斑馬魚藥癮模組,快速釐清新興毒品機轉釐清,提供科學證據決定毒性,為有刑責的第2級毒品與無刑責的第3級毒品劃分更明確界線,希望發展出台灣的新興成癮性藥物毒品分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