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Omicron又來襲 8、9月達高峰

中興大學昆蟲學系教授杜武俊表示,本周正值連日大雨後一周,加上已經入夏,是登革熱傳播高風險期,呼籲民眾本周一定要落實環境清消。此為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中興大學昆蟲學系教授杜武俊表示,本周正值連日大雨後一周,加上已經入夏,是登革熱傳播高風險期,呼籲民眾本周一定要落實環境清消。此為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國內已經3個月沒有新冠疫情,疾管署11日公布警訊,國內上周暴增328例COVID-19本土中重症確定病例,較前一周上升25%,研判疫情又開始進入流行期,屬於Omicron第6波,預估在8、9月達到高峰。感染科醫師提醒,病毒不斷變異,免疫逃脫力越來越強,3到6個月未曾接種最新疫苗者已不具有保護力,可再接種最新的XBB疫苗。

疾管署表示,國內上周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新增20例死亡,較前一周26例下降,累積死亡個案中65歲以上長者占90%。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國內上一波疫情發生在今年春節,如今時隔3個月,上周已經來到每10萬人口1.53人次併發中重症,研判出現Omicron的本土第6波疫情。

由於時序已經入夏,卻出現新一波疫情,台大感染科醫師黃立民表示,病毒變異株不斷變異,不僅溫度已經變得不再是「障礙」,且免疫逃脫能力越來越強,也就是說過去曾經自然感染、或是超過6個月以上未接種最新疫苗者,恐怕都會再度感染。

黃立民表示,目前本土及境外檢出變異株均以JN.1為多,但KP.2和KP.3占比也持續提高,變異株傳播速度快,提醒3到6個月未接種最新疫苗者,可再接種最新的XBB疫苗。

此外,國內連續5周本土登革熱「0病例」被打破!上周新增1例本土登革熱病例,為居住於高雄市鳳山區的20多歲男性,6月6日開始出現發燒、肌肉痠痛等症狀,於6月7日就醫,經通報及採檢送驗之後,確認為登革熱病例,密切接觸者目前無症狀。

曾淑慧指出,這名個案經檢驗為第1型登革熱患者,目前已經出院返家休息,將進一步做病毒基因定序,確認是否為去年本土疫情延續,或今年第一波本土疫情首例。

中興大學昆蟲學系教授杜武俊表示,本周正值連日大雨後一周,加上已經入夏,是登革熱傳播高風險期,已經出現1例本土,代表可能還有隱藏個案,呼籲民眾本周一定要落實環境清消,避免重演去年登革熱流行夢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