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先天迴腸閉鎖、腸扭轉與嚴重穿孔」命危 精準手術成功搶救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報導】37歲吳小姐於懷孕30週時,因產前超音波發現嬰兒腹部有一個巨大的多囊性囊腫,經轉介至中醫大母嬰醫學中心的醫療團隊,超音波顯示腹腔內和肝臟表面有高密度回聲,疑似腸穿孔合併胎便性腹膜炎,狀況緊急,與家屬討論後,今年二月初,約於懷孕32週提前以剖腹產出寶寶(正常懷孕週期37-40週),嬰兒出生時因肺部發育不全合併嚴重腹脹影響呼吸問題,緊急處置後進新生兒加護病房,並啟動母嬰醫學中心跨科團隊加強照護。

醫療團隊與時間賽跑 順利康復出院

由於嬰兒出現腹膜炎合併嚴重感染與凝血功能異常情形,經新生兒科沈上博主治醫師與兒童外科李建興副院長討論,決定讓花花在出生第二天立即接受手術治療。術中發現,迴腸有腸道閉鎖合併腸扭轉與破腸穿孔,切除部分壞死腸道,並執行腸造口手術,術後給予適當之營養支持治療,讓嬰兒身體更強壯體重更好。並於出生三個月後再接受腸吻合手術,並順利出院,目前術後狀況良好。

新生兒腸道閉鎖或狹窄 恐致心臟衰竭、肺發育不全

中醫大兒童醫院新生兒科主任林鴻志教授表示,根據台灣健保資料庫統計,每年有五千分之一的新生兒患有腸道閉鎖或狹窄,有時可能合併腹水的產生;嬰兒腹水問題若無獲得及時處置,可能導致心臟衰竭、肺部發育不全等狀況。

提醒在孕產期中,產婦應接受完整的產前檢查,定期追蹤胎兒器官發育狀況。若發現胎兒疑似有先天性異常時,不要輕言放棄,應至適當的醫療院所尋求協助。

「母嬰醫學中心」跨科別組成 全力照料高危險新生兒

中醫大附醫與中醫大兒醫成立「母嬰醫學中心」,由新生兒科林鴻志主任及產科何銘主任擔任共同召集人,由產母胎醫學組、新生兒科、兒童心臟科、兒童胸腔科、兒童肝膽腸胃科、兒童外科、病理部、復健部、社工室、臨床營養科、護理部等科別組成,結合跨科別的醫療專業,全力協助孕婦及各種高危新生兒或早產兒。

【延伸閱讀】

48小時「新生兒篩檢黃金期」 揪出先天代謝異常疾病!

新生兒感染防治新進展 擁抱兒童健康未來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179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