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透視》大法官的傲慢 恐成憲政危機

所有民調都顯示,廢死爭議太大,沒有直接民意基礎的大法官,如堅持違逆多數民意硬幹,就是傲慢,只會讓司法信任度繼續下滑。(本報資料照片)
所有民調都顯示,廢死爭議太大,沒有直接民意基礎的大法官,如堅持違逆多數民意硬幹,就是傲慢,只會讓司法信任度繼續下滑。(本報資料照片)

大法官共15人,其中司法院長許宗力及詹森林等7名大法官,10月底任期屆滿走人,死刑釋憲扣除迴避審理3人,僅7名大法官贊同即可過半,就可憑一紙判決廢死。所有民調都顯示,廢死爭議太大,沒有直接民意基礎的大法官,如堅持違逆多數民意硬幹,就是傲慢,只會讓司法信任度繼續下滑。如今朝野對立嚴重,一旦死刑違憲,民意反撲,恐非賴政府樂見。

過去蔡政府全面執政,許多政治光譜鮮明、與廢死團體理念相近的法界人士,先後獲重用成為大法官,掌握最高審判權力。但大法官的釋憲,卻屢遭民意質疑。

其中,2017年5月24日大法官釋憲,認為《民法》關於婚姻規定,沒有保障相同性別者的婚姻自由權及平等權宣告違憲,就算隔年公投結果出爐,多數民意反對同婚,司法院仍表示大法官的解釋擁有《憲法》位階效力,人民都必須遵守這樣的結果。

因為「顏色對了」就穩坐8年大法官席位的人,對於多數民意,始終高高在上、不以為意。4月23日死刑釋憲辯論,詹森林就在法庭上,提問法務部:「廢除死刑違反多數民意,但大法官是否一定要跟民意妥協?」詹更自認大法官的人事案是由立法院同意,具有「民意基礎」,除忽視政治現實外,只是再次證明大法官活在神壇,不食人間煙火。

每件死刑案件的被害人家屬都承受無以彌補的損失,死囚不伏法,至今死者家屬仍得不到應有的司法正義;對比大法官傲慢的言論,誰在乎他們的傷痛。

《憲法》規定,大法官須超出黨派以外,獨立審判,不受任何干涉,但多名大法官的爭議言論,廢死早有心證。如果大法官只是為了政治報恩,讓某些人的廢死理念可以貫徹,這樣的司法不僅無法公正,也侵害立法權,成為憲政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