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威全專欄/陸方拆台貿易壁壘 商務部請拳,不代表單方讓利結束

施威全專欄/陸方拆台貿易壁壘 商務部請拳,不代表單方讓利結束
施威全專欄/陸方拆台貿易壁壘 商務部請拳,不代表單方讓利結束

施威全/倫敦大學伯貝克法律學校博士

中國大陸商務部發出公告,台灣對大陸設下2455項產品的貿易壁壘,陸方展開調查。北京將全面性大盤點兩岸貿易項目,這是任何一個正常國家會做、常做的事,台灣輿論大驚小怪之前先看清,為了〈日本與歐盟經濟夥伴關係協定〉,2013年到2017年間日本政府貨品項目盤點至少兩次;南韓於2003年8月發表〈FTA路線圖〉(FTA Roadmap)前後,為了深化與歐盟、東協的貿易,也常見其政府機構、智庫對產業與項目的盤點說明。兩方做生意,看看帳單瞭解當下盈虧,或因應時勢想重整往來契約,貿易的基本工。只有台灣政府面對美國,人家要五毛台灣給一塊,所以盤點、整理向美申索清單、大聲公開號召民意做為與美協商的後盾…這些事台灣或者不做,或者低調。

商務部正當行為,行政院發言外行

大陸商務部此舉時機點巧妙,有政治意涵,但行政院說「中國大陸不宜干擾兩岸區域的貿易往來,不要做太多的政治操作…正常貿易往來過度工具化、複雜化、政治化,這樣無助兩岸往來交流」,行政院發言人太外行。兩岸經貿現況就是政治力運作的結果,例如,台灣自家種的蘋果不夠吃,所以市場上盡是紐西蘭、美國、日本、智利的蘋果,而大陸五大優質產區的蘋果一顆都進不來台灣,就是台灣特定業界希望不開放大陸產品來台。台灣業界的期盼只依靠市場機制、自由貿易理念根本無法捍衛,當然要政治解決,行政院卻高喊不要政治化,難道準備打開台灣大門,大陸產品全開放來台?

大陸抱怨台灣不公平對待陸貨,就國際貿易而言有其道理,但現況如此是長期趨勢,且順差愈來愈大;台灣賣到大陸的項目多,大陸貨可以進來的項目少,馬政府時的〈海峽兩岸經濟架構協議〉(ECFA)更制度化地強化了這現象。

李登輝執政時,台灣進口大陸貨品,就每年以超過20%的比率大幅成長,台灣貨出口到大陸也是,陳水扁時代有時成長率高達30%甚至40%,2003年大陸成為台灣最大貿易夥伴,一直延續至今,台灣對陸貿易順差不停拉大也是趨勢。馬英九時代恢復兩岸制度化協商,簽訂ECFA,便是面對兩岸大量往來的事實將以規範,建立遊戲規則的同時,ECFA 文本裡寫入了「考量雙方經濟條件」,意思是雙方經濟量體懸殊,大陸太大,臺灣太小,所以臺灣不讓大陸貨品全部進來,以後再循序漸進慢慢談。

當時大陸商務部立場對「考量雙方經濟條件」有意見,但大陸內部政治協調的結果,商務部讓了。有趣的是,大陸商務部的堅持也是當時民進黨立委們的主張,民進黨要求ECFA應該要寫入「正常化」,民進黨想讓ECFA成為全面開放的自由貿易協議。

深藍否定馬英九守護農產?

大陸商務部今日全面清查的做為,正是當年立場的延續,但深藍輿論的評點太荒謬,認為大陸商務部的主張反映了台灣長期對陸不公平的貿易行為,大陸今天要報復,源自於當年李登輝用國安理由禁止大陸產品來台,台灣自己理虧,今天局勢台灣有錯是李登輝與民進黨造成的。

藍營面對這題目,應先把來龍去脈搞清楚,李登輝時代放了大陸農產品400多項進來台灣,陳水扁時代開放了800多項,反而馬英九時代為了保護台灣農民一項都沒增加開放。深藍若認為禁止大陸產品進來是錯的,禁止是今日紛爭的源由,那應該罵馬英九,褒獎陳水扁,陳政府每天一開門就開放1.3項大陸產品來台。

輿論說陸方打算拆除台灣貿易壁壘,是單方面讓利結束,不精確。讓利這詞是中共先喊,民進黨跟著喊,但讓利的說法有問題。的確,同性質的國際經濟協議,中國與東南亞談,東南亞不可能得到像ECFA這麼好的成果,但台灣的斬獲,來自於台灣談判時的有給有拿,與我方的談判策略有關,讓陸方看到若快速全面開放,對台灣的衝擊不只是傳統工業,也包括整個鄉鎮社區的生計,不利於兩岸關係發展。讓利是ECFA定調不開放農業產品、不傷害中小企業的大方向出來後,陸方對台的宣傳。馬政府時代陸委會主委賴幸媛當時就強調講讓利不對,現在輿論還在附和民進黨與共產黨講讓利,「單方面讓利結束」的說法,意味著當年大陸商務部的堅持是對的,兩岸簽下的「考量雙方經濟條件」是錯的。藍營若用「單方面讓利結束」來定調此次事件,等於否定台灣有權利守護自己生計,藍營應該抓住ECFA裡「考量雙方經濟條件」這句話,強調不管是依照ECFA或WTO規定,兩岸經貿必須循序漸進,不可能全面開放。

ECFA才是台灣有利保障

大陸商務部此刻動作就是內部調查而已,就算打算據以與台灣過招,只是請拳式,請拳是向對手打招呼,也表示手中無暗器,行為光明磊落,表明自己門派。之後大陸能怎麼做?透過兩岸制度化協商機制或ECFA談?民進黨不承認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制度化協商停擺了,這管道現在廢了;透過WTO談?有可能,儘管大陸傾向不把兩岸事務國際化,能兩岸自己談就自己談,不過兩岸簽訂的ECFA兩岸官方都送到WTO備存了,理論上WTO是中共可以與台灣談貨品貿易的場合,但民進黨政府擋下服貿、反對談貨貿,中共不會主動把WTO做為兩岸制度化協商的平台,最多是把WTO當成控訴台灣的平台,藉以在國際輿論造勢,中共不會天真認為WTO已停擺的仲裁機制能有效處理其訴求。

大陸商務部此舉在累積相罵本,中共只是放個訊號,對台灣經濟最有利的務實道路,就是回到制度化協商、回到ECFA,台灣若敬酒不吃,後續再端上罰酒。現實上,ECFA也真是對台灣最有利的守護,比WTO這平台有力且好用。

藍營應有的回應

大陸商務只是請拳式,台灣官方回應混亂,農委會講的與經濟部講的矛盾,一個說應在WTO處理,一個期待不預設前提下兩岸協商,意思就是不談九二共識但回復制度化協商。做得到做不到是一回是,但涉及政治策略,政府講話卻一個說東一個說西,慌亂無比。

大陸商務部把時間表都列出來,台灣呢?朝野都不該等大選結果出來後再因應。國民黨的說法應該是,若執政,將回到制度化協商平台,堅持ECFA「考量雙方經濟條件」的原則,守護台灣產業創造利益;民進黨做為執政黨,更應該現在表態,若沒能力回到ECFA,現在將採取哪些做為,以備用於WTO平台。


菱傳媒原始網址:施威全專欄/陸方拆台貿易壁壘 商務部請拳,不代表單方讓利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