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三大祭】京都「祇園祭」、大阪「天神祭」和東京「神田祭」原是為平息怨靈而舉辦的

在日本規模盛大且歷史悠久的「日本三大祭」,背後竟然在隱含著令人毛骨悚然的起源故事。

從平息怨靈的祭祀儀式演變為盛大節慶

京都的「祗園祭」、大阪的「天神祭」和東京的「神田祭」並稱為「日本三大祭」。它們是日本規模最大、歷史最為悠久的祭祀活動,其間可以欣賞到眾多華麗的彩車、威嚴的神轎,亦能看到自古流傳至今的曲藝表演。由於它們都在大城市舉辦,因此每年會吸引數十萬甚至上百萬名觀眾。

有趣的是,這三大祭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它們都起源於「平息怨靈」的祭祀儀式。怨靈是指死於非命之人的靈魂因生前的怨恨未了,而為現世帶來災難的存在。為了平息菅原道真和平將門這兩個強大的怨靈,天神祭和神田祭分別將它們供奉為神靈。祇園祭供奉的則是會給人們帶來災難的凶神「牛頭天王」,人們希望藉助其強大的力量來驅散其它惡靈。

供奉怨靈和凶神是日本獨特的信仰。儘管這三大祭演變成華麗的盛事,但背後卻隱藏著災難頻傳的灰暗歷史。

京都「祗園祭」

(京都市東山區、中京區、下京區,7月1-31日)


高難度的「旋轉彩車」。彩車車輪的構造無法直接轉彎,因此人們在地面鋪上竹片,澆上水,拉著彩車滑行完成轉彎

「山矛巡遊」是為期一個月的祗園祭中的最高潮。伴著名為「konchikichin」的祗園調(彩車巡遊時的配樂--譯註),34座裝飾優雅華貴的山矛(一種彩車--譯註)在盛夏的京都街頭緩緩巡遊。

7月17日的「前祭」是一大看點。早上9點,來自京都各町的23座山矛便會在四條烏丸路口附近集合。站在最前方的長刀矛上的孩童用長刀切斷稻草繩,宣告巡遊開始,現場隨即響起熱烈掌聲與喝采聲。「旋轉彩車」是巡遊過程中最精彩的場面,人們拉著重達10噸、高度超過20公尺的山矛在十字路口處轉彎,場面極為震撼。而在7月24日的「後祭」上,則有11座山矛參加巡遊,其中包括裝飾著金箔和紙、精美的紡織品及刺繡的大船矛等。

山矛不僅會在大道上巡遊,也會經過狹窄的小巷,巷道兩旁,傳統的京都木屋鱗次櫛比。人們將這些古老建築中的藝術品、屏風及家具等擺在門面處和榻榻米客廳中展示,整個城市彷若一座巨大的藝術博物館。


觀賞巡遊的舞妓們

然而,這道日本夏日的靚麗風景線,卻起源於1100多年前平息怨靈的儀式。祇園祭始於日本貞觀年間(859-877年),當時,不僅瘟疫肆虐,還發生了大地震,富士山等全國各地的火山也頻頻噴發。京都的人們認為這一系列異相是怨靈作祟,因此便在當時的天皇庭園「神泉苑」中立起66根長矛(代表日本當時的66個諸侯國),舉行「祇園御靈會」,祈求瘟疫消散,災難平息。


神泉苑的「劍矛」。矛是引領神轎巡遊的祭器,相傳這就是祗園祭上山矛的原型

在祇園御靈會上,人們抬著牛頭天王的神轎,從八坂神社(當時稱為祇園社)出發,開始巡遊。牛頭天王源自印度,被認為是引發疫病的神,後來與日本古代的暴神素盞鳴尊融合,吸引了大量信眾。後來,對牛頭天王的信仰傳至全國,祇園祭也逐漸普及開來,到了夏季,全國各地都會舉辦盛大的活動。

大阪「天神祭」

(大阪市北區,7月24-25日)


「催太鼓」表演是最大的看點之一

平安時代學者菅原道真(845-903年)被尊為「天神大人」,供奉菅原道真的天滿宮、天神社和菅原神社在全國共有超1萬2000座。其中,大阪天滿宮歷史悠久,早在1000多年前便開始在7月24日菅原道真的忌日和次日舉辦天神祭。

天神祭主要圍繞三場活動。在24日早上的「矛流儀式」中,神童搭船至堂島川中央,將神矛放到水中。人們將神矛漂流到的地方定為齋場,在此舉行迎接神靈到來的儀式。

25日的「陸渡御」上,裝飾著鳳凰的神轎「鳳輦」載著菅原道真之靈,在受神社庇佑的土地上巡遊。而同日舉行的「船渡御」則是天神祭上的規模最大的活動,大約100艘載有神靈的船隻在河上穿梭。當活動到達高潮時,5000發焰火衝上雲霄,點亮大阪夏夜的天空。


船隊上點燃的火焰與衝上雲霄的供奉焰火為祭祀活動畫下句號

在天神祭上,許多供奉給神明的表演也是一大看點。「催太鼓」是戴著紅色頭巾的人們在彩車上一邊搖動身體,一邊豪邁地敲響太鼓的表演。此外,「龍舞」亦不可錯過。這是一種吉祥之舞,舞者們和著韻律鮮明的曲調,扭動身軀,模擬龍飛天的姿態。


充滿異國風情的「龍舞」

熱鬧的天神祭原本是為平息菅原道真的怨靈而設。菅原道真出身於名門望族的學者之家,年紀輕輕便成為高官,一直升至朝廷中排行前三的右大臣。然而,他卻因此遭其他貴族嫉妒,在左大臣藤原時平的陰謀下,被貶至九州大宰府。失意的菅原道真在鬱鬱寡歡中於901年去世。


在菅原道真的埋葬地建立的太宰府天滿宮(福岡縣太宰府市)

之後,藤原時平也在39歲時因病離世。皇宮則遭遇雷擊,導致7人喪生,醍醐天皇倍感痛心,因此駕崩。此外,連日乾旱,瘟疫肆虐,災難接連不斷,人們逐漸開始相信這一切都因菅原道真的冤魂而起。

朝廷為了平息怨靈,在京都建立了供奉菅原道真的北野天滿宮。同一時期,也重建了菅原道真在前往大宰府途中參拜過的神社,命名為大阪天滿宮。隨著時間流逝,人們恐懼的怨靈菅原道真逐漸變成與升遷、學問、曲藝、消災等相關的神靈。如今,每到考試季節,學生們就會到各地的天神大人面前祈求考試合格。

東京「神田祭」

(東京都千代田區、中央區,公曆奇數年5月中旬的週六、週日舉行)


載有平將門等神靈的鳳輦。神社境內通往公路的路口是觀賞巡遊隊伍的最佳位置

神田祭是神田神社的祭祀大典,與日枝神社(千代田區)的「山王祭」隔年交替舉行。在江戶時代(1603-1868年),神田祭和山王祭的巡遊隊伍還會進入江戶城內,連將軍也會前來觀看,因此亦被稱為「天下祭」。

神田祭的第一天是「神幸祭」,神田神社供奉的三大神靈分別乘坐各自的鳳輦進行巡遊。巡遊隊伍還包括大鯰和酒吞童子的巨大彩車,場面熱鬧非凡。神社庇佑的地域範圍廣闊,巡遊距離可達20公里。由於需要整整一天的時間,建議觀賞時一邊參考路線圖,一邊移動。

到了星期日,也就是第二天,來自周邊108個町的約200座大小神轎從早到晚依次進入神田神社,再現江戶時代的熱鬧氣氛。神田須田町的女神轎,華美艷麗又氣勢十足,很受觀眾歡迎。最後,最大的江戶神社千貫神轎進入神社,慶典進入尾聲。


被稱為「女神轎元祖」的須田町中部町會的神轎

在三大神祇中,被稱為「三之宮」的是平安時代關東地區的豪族平將門(903-940年)。平將門自稱「新皇」,試圖實現關東地區獨立。雖然被朝廷認定為「朝敵」,但他驅逐了都城派來的惡官酷吏,因此得到了飽嘗苛稅之苦的老百姓們的支持。然而,起義不久後,平將門便被討伐軍用箭射中額頭而戰死。

平將門的首級最初被留在京城的河灘上,但據傳說,他的頭為了尋找被斬斷的身體,飛向了東國。關於東國的位置諸說紛紜,不過,最著名的是位於東京首屈一指的辦公區——大手町一隅的「將門首級塚」。14世紀時,該地區爆發瘟疫,人們害怕是平將門的怨靈作祟,因此將平將門請入神田神社並進行供奉。

平將門的怨靈甚至也成為了現代都市傳說。昭和時代初期,當政府準備拆除首級塚興建大藏省臨時辦公大樓時,有14名相關人員死亡。二戰後,駐日美軍準備在這塊土地上施工時,也發生了死亡事故。在現今的神田祭上,神幸祭巡遊隊伍會在首級塚前停下,由神職人員獻上祈禱。

日本三大祭亦可理解為「日本三大鎮怨祭」。在了解背後的怨靈傳說後再前往觀賞,方能觸及日本傳統祭祀活動的核心內涵。


在平將門首級塚前舉辦的祭祀儀式

圖片:芳賀Library

※文中所列的祭祀活動時間均基於往年日程

芳賀日向 [作者簡介]

堅持拍攝國內外節日慶典的攝影家。出生於1956年。將節日慶典和民俗表演的照片和資料進行存檔的「芳賀圖書館」代表。日本攝影家協會會員、日本旅行作家協會會員、全日本鄉土藝能協會會員。連載《週刊朝日百科 日本的節慶活動》(朝日新聞出版)系列,監修《越了解越有趣!日本的節慶活動大圖鑑》(PHP研究所),並有多部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