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爆「食人菌」疫情48小時奪命!台大醫點名6種人注意,3方式可預防


日本近期爆發嚴重「食人菌」疫情,從一月至今,短短五個月就超過977人感染鏈球菌毒性休克症候群(STSS),致死率介乎於30%至50%之間,在發病後48小時內就可能休克甚至死亡。到底「食人菌」是什麼?感染會有什麼症狀?又該如何預防?

「食人菌」是什麼?最快48小時就會急速奪命?

俗稱「食人菌」的A型鏈球菌是1種由溶血性鏈球菌引發的「中毒性休克綜合症」,不論是大人或是小孩,都有可能會被感染到,潛伏期約1到5天,在秋冬到早春之際,容易感染上呼吸道,也可能感染皮膚或肌肉組織。

根據《讀賣新聞》報導,感染Α型鏈球菌後在極少數情況下會惡化,並引發「毒性休克症候群」(STSS),症狀可能從發燒和四肢疼痛,在48小時內演變成腎衰竭和呼吸衰竭,甚至導致休克死亡,致死率介乎於30%至50%之間。

「食人菌」A型鏈球菌咽喉炎有哪些症狀?

A型鏈球菌咽喉炎,大多是經由口鼻分泌物被傳播出去,經過喉嚨而感染到身體其他地方。台大醫院小兒部網站指出,它的症狀包括突然性的發燒,合併喉嚨痛、噁心、嘔吐或腹痛作為表現,在喉嚨後面常會看到腫大的扁條線、上顎的地方會出現出血點,另外,舌頭上面會有明顯凸起類似草莓狀,稱為草莓舌,脖子的地方也會摸到壓痛的淋巴結,皮膚也會出現粗糙感的疹子。

至於該如何跟病毒型的咽喉炎做區分?醫師說,A型鏈球菌咽喉炎的病患比較不會出現流鼻水、咳嗽、結膜炎等症狀,但要確定診斷,還是必須做喉嚨細菌培養才能確定。

「食人菌」A型鏈球菌傳染力超強!台灣要擔心食人箘疫情嗎?如何預防?

A型鏈球菌可怕的地方就是傳染力強,通常經由皮膚傷口、飛沫傳染與喉部感染,因此,前台大醫院感染科醫師林氏璧提醒民眾赴日旅遊時,盡量戴口罩、勤洗手,並小心處理皮膚傷口,就能大幅降低感染風險。另外,東京女子醫科大學傳染病學教授菊池賢也提醒,患者的手腳上常有小傷口,例如足癬和龜裂;若皮膚發生腫脹且在2、3小時內迅速擴散,請盡速就醫。

至於台灣目前的狀況如何,疾管署表示,A型鏈球菌感染不屬於法定傳染病,是常見細菌。國內今年每週都檢出A型鏈球菌,件數介於22至36件,與近4年趨勢相當,目前病毒株與疫情都未觀察到異常狀況,會持續監測。

最後,台大兒童醫院感染科主治醫生黃立民在《CTWANT》報導中也解釋,台灣醫療院所多半能妥善處理感染甲型鏈球菌的傷口,因此致死的機率不高,不過有幾類人仍須注意有死亡風險,包括糖尿病、尿毒症、神經系統異常、有傷口卻無法察覺、褥瘡、以及本身體質虛弱者。


快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讓我們守護你每一天的健康

延伸閱讀:


原文引自:日本爆「食人菌」疫情48小時奪命!台大醫點名6種人注意,3方式可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