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選後多黨化趨勢 台灣應廣結善緣
針對日本眾議院選舉結果,國策研究院董事長田弘茂今天(28日)在座談會上表示,目前觀察日本的政黨制度,居然也有往「多黨化」發展的趨勢,且後續有可能是個缺乏強勢領導的內閣;至於台日關係,立委郭國文認為,「多元勢力」是否成為日本政治模式值得關注,因此我方對日本政壇應採取廣結善緣方式,積極與多元勢力互動交流。
田弘茂:日本政黨制度走向多黨化趨勢
日本自民黨在這次選舉失利,居然連加上公明黨席次後都未能在眾院過半。國策院執行長王宏仁表示,日本選民關注的物價、社會福利、教育等議題,石破茂上任後都未立刻展現回應,民眾對他的印象是無法對經濟議題做出有效通盤的計劃,且石破提出的「亞洲版北約」、「美日安保」等議題,更讓選民覺得經濟問題被國際外交所掩蓋。
高雄大學政治法律學系教授楊鈞池表示,自民黨與公明黨的215席,仍需18席才能過半,所以自民黨的做法接下來有幾種可能發展,一是拉攏無黨籍議員,二是個別拉攏在野黨議員,三是與國民民主黨、維新黨合作,但無論如何發展,日本政局在明年7月參議院選舉前,都會出現不穩定的情況。
國策院董事長田弘茂也指出,已可想像未來的日本首相並不好做,也很有可能是個缺乏強勢領導的政府,且從國際間民主國家政黨制度來看,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支離破碎化」,如今連日本也在往多黨化方向發展,田弘茂說:『(原音)我想這個影響是很大的,對政黨政治來講,尤其是這次日本選舉的結果,讓我個人想到,連日本這樣「一個半」政黨制度的國家,她的政黨制度也在走向多黨化的趨勢。』
郭育仁:美日關係愈來愈不對等
關於選後的外交政策,最關鍵的當然是美國與中國,尤其是即將揭曉的美國總統大選。國策院副院長郭育仁表示,不論誰當選美國總統,美日關係的「日本那一端」,一定會持續走下坡,因為接下來的日本首相不僅弱勢且會跛腳,美國面對的是一個「闇弱」的日本政府。
由美日關係進一步來看區域安全議題,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執行長董立文表示,由於前首相岸田文雄與美國總統拜登合作,推促美日同盟獲得史無前例的飛躍性增長,岸田並藉此打造全新的亞洲安全環境,可是,岸田的外交遺產現在卻遇上兩大陰影,一是弱勢的日本首相,二是美國新任總統會不會向拜登一樣如此力挺日本。
郭育仁更直言,日本在G7等國際場域扮演輔助美國的角色,「以後大概看不到」;美日韓三方合作機制化的運作,「接下來也非常困難」,特別是印太區域的多邊合作、與北約之間的連結,郭育仁說:『(原音)包含QUAD、AUKUS第二支柱、美日菲澳,我覺得日本接下來應該都是後繼無力;影響最大的就是2022年2月烏克蘭戰爭爆發後,從2023年到2024年,日本、韓國、澳洲、紐西蘭這些美國印太地區的盟國,跟北約之間的連結,我相信接下來是非常困難,因為日本已經中樞無人。』
至於中國方面,郭育仁表示,日本選舉的最大贏家「應該就是習近平」,因為這種群龍無首、高度分裂,每位首相任期不長,導致沒有穩定外交政策的日本政局,中國最喜歡。
郭國文:對日工作要廣結善緣
台日關係方面,郭育仁認為,台灣爭取加入CPTPP一事可能因此受到影響,且要注意接下來在國際場域,美國與日本是否持續提到台海和平穩定重要性,日本與中國高層會晤時,又會如何表述台灣。
立委郭國文則指出,自民黨前幹事長甘利明這次落選,必須關注是否衝擊台日半導體產業合作,且這次選舉呈現出來的多元勢力發展,會不會延續至明年的參議院選舉,也是台灣要面對的問題,並拿出更加不同的思維,郭國文說:『(原音)這個更加有不同思維的總結說法,其實就是廣結善緣而已,不論站在國會外交角度,或外交部跟整個日本政壇互動,基本上一定要採取廣結善緣的方式,這樣才能建立一個台日關係比較可長可久的可能性。』
田弘茂則研判,後續台日關係或許會出現一些調整,但會往好的方向、還是壞的方向調整,目前尚無法定論,不過,對於日本領導人既強勢又親台的期待,現在可以暫時保留。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共同社:日本11/11召開特別國會 選出新首相
日本執政聯盟淪為「少數執政黨」過去短命政權不少
石破茂選後記者會 誓言留任不考慮組聯合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