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兒呼吸窘迫 北慈醫護全力搶救

台灣去年新生兒人數13萬8986人,其中早產兒佔1/10。他們出生時因為發育不成熟,會面對很多健康狀況,其中有80%早產兒曾出現呼吸窘迫症狀。台北慈院照顧一位26週出生的恩恩,因為呼吸窘迫的問題,住院長達454天,在醫療團隊的細心照顧下,最後成功脫離呼吸器。

恩恩的媽媽 謝文雅:「恩恩加油啊,家裡人在等你回家。」

26週出生的早產兒恩恩,出生時體重700公克,但因媽媽孕期患有妊娠高血壓,造成胎盤養分供給不足,因此,恩恩的肺功能比起其他的早產兒有更多的狀況。

台北慈院新生兒科主任 趙露露:「氧氣跟二氧化碳都要看,他是算(北慈)啟業以來插管最久的早產(兒)。」

根據統計,2021年,80%的早產兒出現呼吸窘迫,孕期29周發生率高達60%,越早出生,體重越低,發生率越高,症狀有呼吸時胸凹、肋凹、呼吸急促等。

台北慈院新生兒科主任 趙露露:「(懷孕)32周以後,肺泡的細胞會分泌表面張力素,因為我們早產兒提早出生,所以32周基本上,(32周)以前出生的小朋友,因為他肺泡細胞沒有分泌表面張力素,所以肺部就不成熟。」

呼吸窘迫導致氧氣無法完整進入肺部,體內的二氧化碳也無法有效排出,嚴重時會出現全身器官缺氧,這是早產兒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住院454天中,恩恩經歷多次生死交關的時刻,醫療團隊輪流守護在保溫箱旁,生怕一個不注意,錯失搶救時機。

小兒加護病房護理長 林淑慧:「好像有點感染,然後呼吸有點衰竭,呼吸器怎麼戴,他的血氧濃度就上不來,就在那個一瞬間,就怕失去他,每個孩子來到我們單位,把他當成生命。」

恩恩的媽媽 謝文雅:「現在上廁所也不會掉下來。(真的喔。) 就是他出力他大便,(血氧)有時候會到80%,可是馬上就回去,他也不會整個黑掉。」

在團隊的努力下,最後成功移除呼吸管路,但考量血氧仍會因為環境或情緒而變動,因此決定氣切,搭配呼吸器輔助。

恩恩的媽媽 謝文雅:「(恩恩現在)會自己吃奶嘴會翻身,其實我很謝謝醫療團隊,沒有放棄我的小朋友,他們都給我很大的支持。」

小蝸牛玩偶是所有人對恩恩的祝福,雖然成長較緩慢,但最後仍能一步一步走向目標,健康長大。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好天氣到周三 中南部高溫偏熱
0403慈濟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