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台商出走已成事實 地緣政治風險難生存

▲隨著美中之間的經濟對抗越來越劇烈,不少台商外企選擇撤離中國,昔日台商群聚的江蘇昆山成了重災區。示意圖。(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隨著美中之間的經濟對抗越來越劇烈,不少台商外企選擇撤離中國,昔日台商群聚的江蘇昆山成了重災區。示意圖。(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NOWnews今日新聞] 隨著美中之間的經濟對抗越來越劇烈,供應鏈掀起去中浪潮,出於避免地緣政治風險的考量,不少台商外企選擇撤離中國,其中位於江蘇省的昆山更淪為重災區。儘管中國當局先前曾否認昆山台商撤離達三分之一,但有外媒指出,台商出走昆山市是不爭的事實。

根據《南華早報》報導,台商聚集的昆山距離上海約一小時的車程,近年持續蟬聯中國最強經濟大縣,蘋果(Apple)代工廠富士康在城北打造的園區已有30年,在此期間吸引了成千上萬名年輕勞工投入生產線,組裝iPhone、Macbook等各種產品。

但自今年初以來,不僅是富士康,各個台商遷廠至越南的傳言沸沸揚揚,以致這座位於江蘇省南部的城鎮,當地人口約莫200萬的居民感到憂心忡忡。

過去17年,昆山一直是中國最近富有的縣,隨著台灣資金的流入,昆山蓬勃發展。據中國官媒《人民日報》報導,總計當地30%的GDP、50%的工業生產、60%的外資,還有70%的進出口,都是台資與台商的貢獻。截至2020年,有超過5300家台灣公司、約10萬台灣人落腳昆山。

如果台商都離開了,昆山該何去何從?截至目前為止,當局未公布今年到底有多少台商出走昆山,不過有多家企業證實人們正在離開,其他則至少探尋在其他城市或其他國家的經商機會。一名台商協會會長表示,「去年疫情封鎖結束時,30桌的餐會輕鬆就能找齊人,如今不管多麼努力,最多只能辦20桌」。

今年5月,台灣媒體曾報導指出,三分之一台商已出走蘇州(昆山的上級城市),留下的三分之二也轉移部分產能。對此,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駁斥報導不實,並稱今年第一季蘇州新設的台資企業98家,年增6.5%。

但一名在今年初離開昆山的陳姓台商表示,「一些廠仍留在那兒,但老闆們都走了」,他補充稱,自北京今年一月放寬邊境管制以來,雖然仍有台灣年輕人到中國工作,但似乎不足以抵銷離開的人潮。

而這與30年前的趨勢大相徑庭,當時北京當局宣布改革開放,加上生產成本低廉,以及同出一源的文化背景吸引大批台商。如今,美中角力加劇,對於地緣政治的擔憂,以致台商思考是否應遠離中國的想法益增。

儘管過去勞力和土地成本不斷上升,中國仍普遍被認為是「世界工廠」,但自2018年美國總統川普開始推動美企脫鉤中國以來,越來越多外國客戶施壓台灣製造商,將產線遷往越南與泰國等其他國家。

雖然在疫情3年,全球對於電子產品的需求飆升,讓台商外移壓力獲得喘息,但隨著疫情結束,「去中國風險」再次成為美國總統拜登政府的首要任務,加速企業更大規模的出走中國。

一名昆山機械製造商杜彼得(Peter Tu)表示,與中國其他外企或私企相比,台商外流更引人注目,因為他們主要集中在出口為主的電子產品。他指出,「那些出口美國的終端產品一定要去越南,這是客戶的要求,若是不去,就不會收到更多訂單。儘管遷廠帶來種種不便,他們為了生存還是不得不離開。」

除了美國進口商之外,越來越多其他國家客戶也要求台灣出口商在中國之外建立替代的供應鏈,因為美中緊張局勢升級增加不確定性、未來任何封鎖可能造成的干擾,以及台海緊張局勢不斷升溫。

台商出走已經對中國出口造成衝擊。根據中國海關官方數據,今年前7個月,外國製造商的出口年減15%,中國整體出口年減9%。

與此同時,不僅資本撤離中國,資金流入也減緩。台灣經濟部指出,今年前7月核准對中投資件數為199件,較上年同期減少7.87%;核准投資金額計20億1000萬美元(約台幣641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4.78%。

更多 NOWnews 今日新聞 報導
時機敏感!貿易壁壘調查成工具 台商:中國要台灣企業對政府施壓
世界工廠風光不再!台商西進中國30年 引領供應鏈「出走潮」
經濟增長回不去!台商外企撤離 中國官員嘆:需面對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