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丁訪北韓關係深化 學者:把北約、日韓與台灣連結在一起了

國策院今日舉行「G7峰會、歐洲情勢與中俄朝軸心」座談會。(蔡宗穎攝)
國策院今日舉行「G7峰會、歐洲情勢與中俄朝軸心」座談會。(蔡宗穎攝)

國策院今(20日)舉行「G7峰會、歐洲情勢與中俄朝軸心」座談會。學者指出,從俄國總統普丁訪朝後,恐會見到北韓更頻密試射飛彈;中共在美國大選底定前不會有大動作。另有學者表示,本次美國與烏克蘭簽署協議及G7決議使用俄國遭凍結的500億美金也是在警告中共若武力侵台,美國可能與台灣簽署新協議,且海外資產遭凍結速度也會加快。

針對19日俄國總統普丁訪問北韓,國策院副院長郭育仁指出,上月普丁訪問北京時,原想與中達成新階段能源協議目標透過西伯利亞二號管線,讓俄國提供中共超過500億立方公尺天然氣,另外最重要的希望中共提供軍備給俄國,而顯然這2項任務都失敗了,因此才促成這次普丁的平壤行,後續普丁也會到越南,他點出,北韓跟越南長期都是俄國箝制中共的國家。

郭育仁續指,這凸顯中共目前的困境,亦即一方面希望幫助俄國,但另一方面又怕得罪美國與歐洲,因此在今年11月底美國大選結果確定前,可以想見中共不敢明目張膽協助俄國。

郭育仁指出,本次普丁訪朝達到的成果包含朝俄簽署全面戰略夥伴協議,加強雙邊貿易、軍事上合作,且雙邊也就能源議題協商。

他總結,本次普丁訪朝後,首先朝俄加大在能源、軍事合作,可以預期北韓會更頻密試射飛彈,而在能源上可以看到在南海、台海、東海地區會出現更多能源走私現象;另外,今年是北約75周年峰會,沒意外美日韓也會在華府舉行第二輪峰會,以因應普丁訪朝後東北亞進一步緊繃的局勢;最後,朝俄簽署的協議等同把北約、日韓與台灣連結在一起了。

亞太和平基金會執行長董立文則指,北韓與俄國關係親密程度超越北韓與中關係,而中共與北韓關係從2019年開始變淡,直至近日中日韓峰會期間,北韓試射飛彈更發送垃圾氣球,等於給3個領袖臉色看,更嚴重的在於中日韓峰會聲明直指朝鮮半島無核化,招致北韓外交部強烈譴責,說明雖然有「中俄朝軸心」說法,但拿掉美國因素,3國在許多議題上立場都不同。

董立文續指,而今年G7領袖峰會有2項重點,首先是美國與烏克蘭簽署的十年雙邊安全協議,是美國首次與戰爭中國家簽署協議,代表美國做出重大政治、戰略判斷,同時也代表美國參與了本場戰爭。

另外,使用500億被凍結的俄國資產投入支援烏克蘭,在於提醒普丁西方盟國沒有退縮,也反駁所謂烏克蘭疲勞症等失敗主義不存在;同時也提醒前美國總統川普不要走回孤立主義;最後也在提醒中共,日後若武力侵台,凍結海外資產速度只會更快,且美國甚至可能與台灣簽署新協議。

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長蘇紫雲則提醒,G7峰會強調全球經濟安全,台灣應把握目前的戰略機遇期,包含民主市場的結構性轉移,他指出,G7、歐盟等民主國的GDP達到43兆美元,中俄僅24兆美元,民主可以當飯吃,有透明的制度才有經濟的安全。

另外,台灣也應首重增加軍事防衛能力,有足夠的能力可以降低侵略者意圖,也能增加潛在盟國對台灣的信任,且有足夠國防能力在外交上也會有更多話語權。

他也指出,新經濟核心在於科技安全,應加速修訂延宕多年的「敏感科技保護法」,台灣享有國際信任,更該與國際接軌,保護數位經濟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