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訪朝:中國才是普京與金正恩背後的真正力量

普京和金正恩在中國的家門口建立關係,他們謹慎避免激怒北京
[EPA]

凌晨3點鐘在停機坪上的歡迎擁抱、騎兵儀仗隊、平壤市中心並排懸掛的金正恩和普京的巨幅肖像——這一切都是為了讓西方擔心。

普京自2000年以來首次訪問平壤,是俄羅斯和朝鮮炫耀友誼的機會。他們的確這樣做了,金正恩宣佈「全力支持」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在首爾、東京、華盛頓和布魯塞爾眼中,這些言辭和精心策劃的會晤埋藏著巨大的危險。但事實是,兩位領導人都感到彼此需要——普京急需彈藥繼續打仗,而朝鮮需要錢。

可是,該地區的真正力量並不在平壤,而且它也不想這樣。普京和金正恩在中國的家門口建立關係,他們謹慎地避免激怒北京,因為北京是這兩個受制裁政權的重要貿易和影響力來源。

即使普京稱讚他與金正恩有「堅實的友誼」,他也會知道這種友誼是有限度的,這個限制就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

警惕的北京正在觀察

有跡象表明,習近平不贊成兩位盟友之間迅速發展的聯盟關係。

有報道稱,北京敦促普京在5月與習主席會晤後,不要直接訪問平壤。中國官員似乎不喜歡朝鮮被納入那次訪問範圍。

習近平已經受到歐美的巨大壓力,要求他減少對莫斯科的支持,停止向莫斯科出售助長烏克蘭戰爭的零部件。

他不能無視這些警告。正如世界需要中國市場一樣,北京也需要外國遊客和投資,去提振疲軟的經濟,以保住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

近期,中國對歐洲部分地區以及泰國和澳大利亞的遊客實行免簽政策,中國的大熊貓也再次被送往外國動物園。

對於雄心勃勃的中國領導人來說,外界的看法很重要,他希望在全球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挑戰美國。他當然不想被孤立,或面臨來自西方的新壓力。與此同時,他仍在處理與莫斯科的關係。

儘管習近平沒有譴責普京入侵烏克蘭,但迄今他還沒有向俄方提供大量軍事援助。在5月的會晤中,他言辭謹慎,與普京的花哨恭維形成鮮明對比。

2024年5月16日,普京在北京出席訪華的正式歡迎儀式。
[Reuters]

至今,中國還為金正恩推進核武庫的努力提供政治掩護,多次在聯合國阻止美國主導的制裁。

但習近平並不喜歡膽大妄為的金正恩。

平壤的武器試驗使得日本和韓國摒棄歷史仇恨,與美國簽署防務協議。一旦緊張局勢升級,更多美國軍艦會出現在太平洋水域,這引發了習近平對「東亞北約」的擔憂。

北京的不滿可能會迫使俄羅斯重新考慮向朝鮮出售更多技術。這種可能性也是美國最擔心的問題之一。

但總部位於美國的朝鮮新聞(NK News)負責人蘭科夫(Andrei Lankov)對此表示懷疑,「我不指望俄羅斯會向朝鮮提供大量軍事技術」。

他認為,如果俄羅斯這樣做,「得到的東西不多,而且很可能會為未來製造更多問題」。

朝鮮的火炮會給普京的戰爭注入一劑強心針,但用導彈技術換取火炮並不划算。

普京可能會意識到惹怒中國並不值得,因為中國購買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而且北京仍是俄羅斯被孤立下的重要盟友。

平壤更需要中國。除了俄羅斯之外,金正恩唯一訪問的另一個國家就是中國。朝鮮有四分之一到一半的石油來自俄羅斯,但至少八成貿易是與中國有關。有分析人士將中朝關係形容為一盞不斷燃燒的油燈。

總之,無論普京和金正恩如何以盟友自居,他們與中國的關係遠比他們之間的共同利益重要得多。

中國重要到不能失去

普京和金正恩宣稱要打擊「西方帝國主義」,把雙邊關係提升到了「聯盟」級別,但這只是一種戰時合作關係,目前看來只是交易性質。

普京與金正恩簽署了俄朝新的「全面戰略伙伴關係協議」
[EPA]

兩人簽署協議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係,聽起來令人印象深刻,但這並不能保證平壤能繼續提供彈藥。

金正恩自己也需要補給,他也有一條戰線要維護,那是與韓國接壤的非軍事區(DMZ)邊界。

分析人士還認為,俄羅斯和朝鮮使用不同的操作系統,後者的系統質素較低且日漸老化。

更重要的是,俄朝兩國幾十年來都沒有將他們的關係放在首位。當普京與西方友好時,他曾兩次制裁平壤,甚至聯合美國、中國、韓國和日本,勸朝鮮放棄核計劃。

2018 年,金正恩冒險外出參加一系列外交峰會時,他只見過普京一次。那時,金正恩的燦爛笑容、擁抱和握手都是為了韓國總統文在寅,兩人共見面了三次。

在他們三次會面之前,金正恩與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交換了「情書」,這個曾被他稱為「笨蛋"的人突然變得「特別」起來。而習近平是他會見的第一位國際領袖,兩人舉行了三次峰會。

因此,普京是新來的。然而,他並沒有施展自己魅力,而金正恩卻在大道兩旁擺滿了玫瑰和紅地毯。

普京與金正恩
[EPA]

普京在朝鮮官方報章刊出專欄文章,他強調「堅決反對」西方的野心,去「阻礙建立基於相互尊重正義的多極世界秩序」。

但該文沒有像讚美習近平一樣奉承金正恩。普京曾形容,習近平如「兄弟」般親近,又讚揚增速放緩的中國經濟「飛躍發展」,甚至說他的家人在學習普通話。

他當然不敢讓習近平主席等上幾個小時,也不敢像在平壤那樣遲到。從他們爭論誰應該先上車的尷尬時刻來看,普京與金正恩似乎也沒有想好誰是更重要的合作伙伴。

對於中國,他們都是乞求者。沒有中國,這兩位領導人和他們的政權都將陷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