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憂國防長期發展:太依賴特別預算 買武器經費偏低

隸屬台北政經學院基金會(TSE)的「和平與安全中心」,今天(25日)舉辦2024中華民國國防評估報告發布記者會,報告顯示,我國養軍隊的費用佔比偏高,一年期義務役實施之後,人員維持經費恐怕會持續攀升,這麼一來,買高科技武器的預算很可能會被排擠掉,這對於我國國防戰略長期發展恐怕會產生不良影響。

台北政經學院基金會董事長暨前立委黃煌雄指出,國防組織增胖、員額增加、預算增加是我國國防革新三大趨勢,而《2023-2024國防評估》報告以國防資源配置為撰寫主軸,他很高興邀請到熟悉募兵制預算評估的前國防部參事劉立倫一同合作。

劉立倫指出,如果想確認我國預算編列額度是否足以因應國防需求,就需要和其他國家進行比較,比較對象包含敵對國家(例如中國)、面臨軍事威脅或領土衝突的國家(例如日本、菲律賓、印度等)、和台灣國防預算規模相近的國家(例如南韓、以色列、新加坡等)以及軍事先進國家(例如美國);根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的資料顯示,過去8年來,中國的國防預算始終是台灣的20倍以上,而且國防年度預算平均成長率高達6.96%,高於日本的4.25%、南韓的5.34%、以色列的6.26%,當我國國防預算不採計特別預算時,年度預算平均成長率卻只有3.48%,加上特別預算,平均成長率則為6.66%,可見近8年來我國國防預算相當仰賴特別預算,常態性預算的不足恐怕會對國防戰略長期發展產生不良影響。

此外,劉立倫提醒,現代化的部隊是以武器系統為核心,如果養軍隊的費用佔比居高不下,買高科技武器的預算恐怕會被排擠掉,研究資料顯示,先進國家的人員維持經費平均佔比是35%-40%,中國佔比只有31.2%,美國更少,2023年人員維持經費只佔整體國防預算的20.3%,但是,我國國防預算不採計特別預算時,這8年來,人員維持經費高達43%-48%,都沒有低於40%,不過,一旦加上特別預算,人員維持經費就降到35%,可是,不可能老是每年編特別預算,今年有錢,明年卻又斷炊,這樣可不行。

劉立倫表示,一年期義務役實施之後,役男人數將增加到5萬3600人左右,這代表人員維持經費又大幅提高了,而且,後勤補保和訓練費用也會跟著增加,因為政府必須把說好的訓練項目一一兌現。他說:『(原音)這個承諾裡面包括什麼呢?包括每人射擊實彈800發、使用模擬器、新型的武器,如紅隼火箭彈、刺針飛彈、標槍飛彈及無人機等,這是過去義務役士兵基本上沒有什麼機會操作的(武器),你如果要加新式武器進來,作業維持費也會上來,人員維持費上來了,作業維持費也上來了,最後的結果就是排擠掉軍事投資經費。』

劉立倫指出,軍事投資經費越高,面對高科技戰爭的作戰能力越強,如果人員維持經費居高不下、軍事投資慘遭排擠,對未來國防戰力的維持恐怕較為不利,台灣是否要持續走傳統戰爭思維的老路,值得主政者深切思考。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參謀總長將進立院備詢 李喜明:這對國家不是好事
國軍軍投支付將達高峰期 顧立雄:明年國防預算應該會往上走
接見美參議員訪團 蕭美琴:此時來訪展現支持台灣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