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十大死因出爐!癌症再居冠、新冠降至第6,誰是奪命癌王?

衛福部昨(18日)公布國人十大死因,癌症連續42年占據首位,且癌症死亡時鐘又加快14秒。癌症死亡率中,肺癌更是持續20年排第1。

衛福部統計,2023年死亡人數總計20萬5,575人,較前一年減少2,863人,大降將近3千人,降幅為1.4%,主要是因為新冠肺炎死亡人數減少;死亡率為每10萬人口880.7人,減少1.5%;標準化死亡率則為每10萬人口429.6.9人,下降3.2%。

前5大死因回歸疫情前,新冠未來將掉出10名外

進一步看十大死因分析,癌症(惡性腫瘤)仍位居十大死因之首,第2、第3位則為心臟疾病及肺炎,新冠肺炎則從前一年的第3名,降至第6名,肺炎、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均上升1名,相當於十大死因前5名回歸到與疫情前(2019年)相同排名。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預估,今年因新冠肺炎導致的死亡率應會低於去年,新冠肺炎未來可能掉至10名之外,但仍呼籲高風險族群盡速施打最新疫苗。

衛福部公布2023年國人十大死因。圖片來源 / 衛福部
衛福部公布2023年國人十大死因。圖片來源 / 衛福部

和前年相比,死亡數減少最顯著的死因是新冠肺炎,下降了38.9%,死亡數增加最多的死因是肺炎,增加了16.6%。2023年新冠肺炎各年齡層死亡人數均較2022年減少,其中65歲以上減少最多。

依疾病死亡率排序,2023年十大死因依序為:

1. 惡性腫瘤

2. 心臟疾病

3. 肺炎

4. 腦血管疾病

5. 糖尿病/strong>

6.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

7. 高血壓性疾病

8. 事故傷害

9. 慢性下呼吸道疾病

10. 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

長者慎防跌倒,肺炎、高血壓疾病成隱憂

值得注意的是,45~64歲、65歲以上高齡者事故傷害死亡都是「跌倒」排名第2。多年來「跌倒」都位居長者事故傷害死因前兩名,對於長者行動力及活力有嚴重影響,須提防長輩跌倒風險,保命防跌。不過就65歲以上長者死因觀察可發現到,愈高齡者糖尿病、事故傷害排序有下降趨勢,但肺炎、高血壓性疾病排序則逐漸上升。

自殺死亡部分,人數高達3,898人,較去年增加2.9%,65歲以上自殺死亡率較2022年下降,其餘年齡層有回升至疫情前水平的趨勢。老年憂鬱症易與失智搞混,衛福部心理健康司司長陳亮妤指出,政府已推動老人憂鬱篩檢服務,並協助轉介就醫、心理輔導等資源,未來也將持續推廣老人憂鬱篩檢。

癌症死亡發生時鐘再加快,乳癌、食道癌2大安靜癌死亡率增加

癌症死亡發生時鐘則又加快,2023年平均每9分53秒就有1人因癌症死亡,較2022年的10分7秒,快了14秒。衛福部統計處處長李秋嬿表示,2023年我國5萬3,126人死於癌症,2022年是5萬1,927人,增加了1,199人,死亡率為每10萬人口227.6人,上升2.2%。

雖說癌症死亡發生時鐘加快,但肝和肝內膽管癌死亡發生時鐘,連續2年變慢30秒,也讓慢性肝病及肝硬化死因排名掉出10名之外。

十大癌症死亡率依序為:

1. 氣管、支氣管和肺癌

2. 肝和肝內膽管癌

3. 結腸、直腸和肛門癌

4. 女性乳癌

5. 前列腺(攝護腺)癌

6. 口腔癌

7. 胰臟癌

8. 胃癌

9. 食道癌

10. 卵巢癌

十大癌症中,標準化死亡率上升成長較多的有女性乳癌、食道癌,其他大腸癌、卵巢癌、肝癌、前列腺癌則有下降。「癌症死亡人數多集中在55歲以上族群,占比為8成7,其中65~74歲增加較為明顯,」衛福部統計處科長呂淑君說。

「肺癌」蟬聯20年奪命癌王,規律篩檢有效降死亡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肺癌已蟬聯20年癌症十大死因之首,是國人生命一大隱患。對此,2022年7月開始推動國人有條件篩檢肺癌,到今年5月為止,共有1,225人因篩檢提早發現病灶,其中超過8成4屬於存活率極高的早期個案,國健署副署長賈淑麗指出,及早發現是關鍵,若規律肺癌篩檢,有助下降死亡風險,「家裡有家族史及重度吸菸者,可接受兩年一次的肺癌篩檢,至今約已篩了超過10萬人,1,033人是屬於早期癌症,早期癌症5年存活率都高達9成以上。」

延伸閱讀:

香蕉好處有7功效,香蕉熱量、保存、什麼時候吃最好?

抽筋怎麼辦?抽筋吃什麼預防?抽筋原因、3招處理舒緩

壓力竟會引發慢性疼痛?醫師:睡前一定要留30分鐘給自己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看更多相關新聞
癌症連42年居十大死因之首 死亡時鐘較2022快轉14秒
十大死因出爐 交通運輸占事故之首
卵巢癌常被誤認為腸胃炎 注意腹部變大、悶脹症狀
增幅為10大死因之冠⋯疫後免疫負債 1.6萬人死於肺炎
每36分鐘約1人確診!40歲以上乳癌患者激增,台灣卻有超過半數女性未曾篩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