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業務範圍從幼到老!桃園民政局劉思遠盼減少民眾生活困擾

民政局在各縣市政府中向來有「第一大局」的稱謂,某個程度顯示民政局與民眾間的關係,《桃園電子報》日前特別專訪桃園市民政局長劉思遠,說明與民眾息息相關的殯葬、兵役、戶政等業務。

桃園、中壢新的火化爐完成後,舊的火化爐仍會保持堪用狀態。圖:陳儒賢攝
桃園、中壢新的火化爐完成後,舊的火化爐仍會保持堪用狀態。圖:陳儒賢攝

民政局有一個每個人都會用得到殯葬業務,桃園市目前有中壢、桃園兩個公有殯葬服務中心,現正分別更新改建中,劉思遠表示,中壢部分改建經費9億多工程去年就已開始,主要是蓋12座火化爐,希望是分階段逐步完工逐步使用,第一階段先完成4座使用,剩下8座會在半年後再啟用,加上現有6座共有18座火化爐,中壢還有一個很大問題是停車位不足,目前已規劃設置停車場、另外大體的冰存位置和靈堂也會增設,桃園的經費16億多主要是朝立體化興建,停車場大樓已經蓋好可容納413輛汽車、146輛機車,主體建築6樓層樓,禮廳15間、靈堂36間、新增4座火化爐,桃園現有8座加上這4座將有12座火化爐,所有新的火化爐都是用最新的空汙設備,都有環保監測,希望對周邊環境影響降到最低。

只要上班日到各公所辦理結婚登記時告知承辦人員,就會將結婚登記日登記成民眾希望的日期。圖:民政局提供
只要上班日到各公所辦理結婚登記時告知承辦人員,就會將結婚登記日登記成民眾希望的日期。圖:民政局提供

劉思遠表示,現在殯葬服務中心最大問題是遇到吉日,民眾使用量大會造成周邊交通壅塞,其中來參加喪禮民眾隨意亂停車是造成周邊民眾反彈的最大原因,民政局有與派出所及養工處協調,加強大日子的取締劃設紅線,盡量減少對周邊民眾生活上困擾。

劉思遠特別說明將興建的桃園殯葬服務中心大樓的設計,是垂直動線,冰存的大體經過梳妝後進到禮廳到火化爐都在整棟大樓裡面,不像現在大體要進入禮廳會經過一些人車的動線,中壢部分現況是要由靈車運到火化爐,造成外圍道路壅塞,未來也會在園區內規畫動線。

劉思遠表示,桃園、中壢新的火化爐完成後,舊的火化爐仍會保持堪用狀態,如果有需要時也還可提供服務,其實兩個殯葬服務中心的同仁都很有同理心,尤其是大日子一爐難求,無論是家屬自己來請託或透過民代,殯葬所只要能力所及都會盡量幫忙,在新爐完成後桃園這問題可以徹底解決。

民政局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業務就是民眾的服兵役,徵召入伍前作業都是民政局業務,民政局最近將開辦役男待役前職訓班,劉思遠表示,這是與就服處合作,這職訓班主要是以科技為主如AI、無人機、資訊管理和大數據,役男在準備當兵前來參加這職訓會發給上課證明,退伍後也會輔導就業。對於之前役男等待入伍時間太長問題,劉思遠表示,這因為前幾年疫情的關係,新訓中心對於新兵的容留量必須減少,關閉了很多新訓中心,桃園又沒爭取到太多名額才會有等待期太長的問題,去年桃園多爭取到400個名額緩解這情形,另外是原本申請緩召的在念書的役男,因為個人原因要就業或出國念書要申請解除緩召提前入伍,這項申請依規定是要由役男向內政部提出,現在只要到公所提出即可。

戶政業務也是屬於民政一環,近來有民代希望戶政事務所在假日能上班讓民眾辦結婚登記,對此劉思遠表示,在疫情前原本北北基桃有這項服務,疫情後就停辦了,當然假日戶政事務所上班除了結婚登記外,有些民眾平日在上班如戶政事務所假日有開,也方便他們辦事,民政局也知道民眾想法,但是內政部最近在推戶政資料數位化,每個戶政事務所一年要掃描8千件檔案,每個檔案裏面資料可能都有十幾頁,桃園今年要回溯過去7年的資料,現在戶政人員不足,桃園每個戶政人員平均一年要服務5千6百多位民眾,是各都之冠,每位同仁一個月要加班15小時,已經到上限,此外假日上班一次至少要3名人力,13個戶政事務所同時開,加班的費用編列又是一大筆,這還要兼顧同仁意願,先前有調查過,大家的意願都不高,因為掃描舊檔案的工作量已經相當大,不過,為顧及民眾希望選好日子做為結婚登記日,只要上班日到各戶所辦理結婚登記時告知承辦人員,就會將結婚登記日登記成民眾希望的日期。

民政局為了跟民眾增加互動成立了臉書粉專,桃園民政好厝邊,劉思遠表示,這臉書粉專有專人管理,傳達即將舉辦的活動讓民眾報名,也傳達一些政策的規定,因為民政業務和民眾是息息相關的,還有像宗教團體舉辦的活動也會在臉書中告知民眾,以過去民政舉所舉辦的活動如集團結婚、每年元旦升旗等,只要一開放報名幾乎都是秒殺,未來民眾可以從這得知相關訊息,參與民政局的活動。

點我看影片

更多桃園電子報報導:
國道大型車死亡事故占4成 警曝肇因前5名
老人跌倒不可輕忽 桃園榮家辦住民衛教分享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