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點評-國民黨在野應有的兩岸思維為何?

江啟臣出任國民黨主席後,把調整兩岸論述作為四大改革要項之一,這就意味著原本大陸政策是國民黨勝於民進黨的強項,並曾展現在2005年連戰的和平之旅和2008、2012年的馬英九勝選,但是至今,有些國民黨人士已把過去的兩岸論述視為包袱。
 
在年初大選之前,作為國民黨推動兩岸和平共榮之理念與途徑的九二共識,遭到綠營無盡的抹紅和污名化。此種情況其實並非始自這次大選。在馬英九執政期間,明明是實實在在的兩岸對等協商、合作互利,以及擴大了台灣的國際空間,仍被綠營指為「傾中賣台」、「鎖在中國」、「主權流失」等等,原因實是綠營做不到正面成效,就加以污蔑醜化。更因綠營執政後加緊遂行台獨,就愈加打壓國民黨主張以九二共識來恢復兩岸和解對話。
 
國民黨敗選的因素甚多,縱使九二共識為其一,也是由於論述不力、宣傳通路不足所致,而非它本身錯誤,否則江啟臣的改委會就毋須肯定九二共識的歷史價值了。既然如此,改委會卻不是尋求加強論述、擴大宣傳,而是對九二共識採取閃躲、弱化態度,才會引起多位前任主席出面提醒此一政治基礎仍具促進兩岸和平共榮的現實功能,不應輕言束諸高閣,才有利於國民黨爭取重返執政地位。
 
江啟臣隨即向大陸喊話說,對方承認「各表」,台灣才會認同「一中」。然而,一個中國立場是遵遁中華民國憲法的必然,除非修憲或制憲以實現「法理台獨」,代價則為和大陸全面軍事對決,否則按照憲法就應認同一中原則。至於所謂各表,在1992年兩岸談判時,台灣主張各表一中原則也各表一中涵義,大陸主張各表一中原則、不表一中涵義,雙方從而求同存異、擱置爭議,開啟了制度化協商的新時代。
 
因此,現在若欲走回從前而重新要求大陸同意兩岸各表一中涵義,是否符合實際、能否辦成,實在大有疑問。必須思考的是大陸歷來未曾因為台灣單方表述一中涵義而拒絕制度化的協商和聯繫,更於國民黨執政期間簽署了23項協議,又建立陸委會和國台辦的互動機制,更舉行了兩岸領導人會面。換句話說,能夠協商、能簽協議應該才是重點,如果非要大陸同意各表一中涵義不可,以致縱使國民黨執政仍無法恢復協商亦在所不惜,顯然就不應成為當前國民黨的訴求所在。
 
進一步說,設想大陸現在同意兩岸各表一中涵義,那就是認可了蔡英文以台灣對應中國、以中華民國台灣對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台獨論述,國民黨還會有政治空間嗎?屆時再講有各表才有一中亦無必要了,因為大陸已同意一中一台。這就連邏輯都無法成立。同理,改委會提出大陸須正視中華民國,台灣才好接受九二共識,但證諸馬時期,是以九二共識為起點來逐步提升兩岸當局互動的層次和擴大台灣的國際空間。國民黨現非執政黨,如果現在不需政治基礎即恢復兩岸協商、舉行兩岸領導人會面,國民黨的政治空間又將何在?
 
當前國民黨在野的兩岸思維應是「堅持九二共識、問責執政當局、提供民眾選擇」:以曾經開創兩岸和平共榮來闡釋共同政治基礎的重要性及其值得堅持,但已在野,並非兩岸協商主體,故全力要求當局恢復兩岸良性互動、促進台海和平穩定,在當局無能為力之後,選民終將重新做出抉擇。   【大華網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