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回應中國電動車產能過剩:豐富市場緩解通膨

(中央社台北25日電)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今天在大連出席夏季達沃斯論壇時聲稱,中國生產的電動車、鋰電池和光能等產品「豐富了國際市場的供應,緩解了世界通膨壓力」。他還說,中國新興產業快速崛起,根植於本身「獨特的比較優勢」。

中國電動車等產品「產能過剩」的問題,近來受到全球關注,更被美國及歐洲視為破壞全球貿易的行為。而中國電動車近來更連遭美歐加徵關稅,導致貿易爭端一觸即發。而李強上述表態,則是中國方面公開回應「產能過剩」問題中,層級最高的官員。

綜合路透社及美國之音(VOA)報導,李強在夏季達沃斯論壇致詞時宣稱,中國的新興產業快速崛起,根植於中國自身「獨特的比較優勢」,包括超過14億人口的超大規模市場、產業配套體系及豐富的人力資源等因素。

李強說,中國消費者對新技術接受度比較高,也為企業創新與產品更新換代「搭建寬廣平台」。

他並聲稱,中國生產先進的電動車、鋰電池和光電等產品,首先保障了國內需求,同時也「豐富了國際市場的供應,緩解了世界通膨壓力」,為全球應對氣候變遷做出了中國積極的貢獻。

4月起,美國開始對中國產能過剩發出警告。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4月初訪問中國,首要任務就是說服中國限制電動車、太陽能板和其他清潔能源技術的過剩產能,因為這威脅到美國及他國相關企業的發展。此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訪中,也對中國的非市場經濟做法表達關切。

5月間,美國宣布對中國電動車、電腦晶片、太陽能板、電池、關鍵礦產和醫療等產品加徵新關稅決定,引起中國強烈不滿;此後,受中國電動車影響遠大於美國的歐盟6月間宣布,對中國電動車徵收臨時性反補貼關稅,將於7月4日生效,最高稅率達38.1%,中方則揚言報復,豬肉等產品首當其衝。(編輯:邱國強/呂佳蓉)113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