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的恩怨情仇:曾經雄霸一方的「高棉帝國」,是如何衰落的?

0

作者:Jack Huang/The World 2.0

說起「東南亞」的中南半島這塊區域,除了在地域上自成一格外,居民多半也以予人和平印象的佛教信仰為主。但論起歷史上的戰亂與紛爭,可一點都不輸有「歐洲火藥庫」之稱的巴爾幹半島。

若從地緣政治的角度看歷史:這個區域在南面、東南面均有大海阻隔,北面與西面則面臨中、印兩大「區域超級強權」,根本不可能去正面挑戰。因此該區域不同政權,除了必然遭受中、印兩大國的影響之外,彼此之間的武裝衝突,在漫長的歷史洪流裡亦不斷上演。

本文就以「柬埔寨」為主角,來和大家談談它與今日東協諸國,在歷史上、尤其近 400 年來的興衰發展與「恩怨情仇」。

曾經雄霸東南亞的「高棉帝國」

什麼,「主角」怎麼會是柬埔寨?──是的,你沒有看錯。

別看今天的「柬埔寨」是整個東南亞地區中,經濟水平幾乎最低的國家;歷史上的「柬埔寨」,可是「數度」在該地區稱霸:

據《漢書》記載,早在 2 千多年前,高棉人就建立了「扶南國」,疆域涵蓋到今日緬甸、泰國,以及越南的南部土地。而隨後「扶南國」由「真臘王朝」取代,在中國隋代時不只一次派遣使臣到長安;不過真臘在文化上,比較受到當時盤踞南印度的帕拉瓦王朝所影響。

而在真臘之後,便迎來柬埔寨史上最強盛的時期:高棉帝國(又稱「吳哥王朝」)。當時其領土幾乎涵蓋中南半島將近七成的面積(圖一);而其首都所在地,正是如今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吳哥窟。

高棉帝國時期的疆界。圖/Ancient History
高棉帝國時期的疆界。圖/Ancient History

高棉帝國(Khmer Empire)大約在西元九至十四世紀左右,國力達到鼎盛時,它統治了大部份的東南亞地區,又稱「吳哥王朝」。當年,光是首都吳哥城,就有數十萬人自各地前來定居(以當時的城市發展技術,已是數一數二的大都會)。

政治體制上,高棉帝國屬於神權與王權結合的「政教合一」制度(國教曾因王權更迭、由印度教改為上座部(南傳)佛教);文化發展水平在當時,更可謂相當的高。據歷史文獻記載,在七世紀高棉人便在巴利文(古印度語,屬於印歐語系)的基礎上創造了自己的文字,並以此發展出卓越的文化、建築以及商業制度。至今,我們仍可從吳哥窟的遺址中,隱約揣摩當年高棉文明的輝煌。

高棉王朝主要的居民屬於高棉族,從事農業、漁業和手工業,科技技術上已經可以對金屬加工,製成各種用具,自用或與周遭鄰國進行貿易。

高棉帝國人民的生活,以廟宇為中心,晚期使用佛歷紀年,並會在各種節慶的日子舉慶祝儀式。例如我們現在很熟悉的潑水節,很多人會認為是「泰式新年」──但若追尋其文化脈絡,應是受當年高棉帝國習俗的影響,故也可稱為「柬式新年」。

帝國巔峰:「戰象 20 萬、世界級首都」

高棉帝國在 13 世紀、闍耶跋摩七世執政時期左右達到巔峰,吳哥王城在當時,亦被視為全球範圍內少數繁榮興盛的大都會之一。

據當地歷史記載,當時高棉帝國領地內統治居民超過千萬,甚至光是戰鬥用的大象就有 20 多萬頭。而耗時 300 多年興建的大小宮殿、廟宇等,也多在闍耶跋摩七世執政時完成,不僅在藝術方面有極高的造詣,整座城市亦遍佈發達的水利與灌溉系統,市中心則是有規劃井然的公共浴場、圖書館、行政中心,貴族區與平民區等劃分。

直到現在,吳哥窟(即當年吳哥王城的舊址)依然與中國的「萬里長城」、印度的「泰姬瑪哈陵」、印尼的「婆羅浮屠」,並稱為「東方四大奇蹟」。

內外交逼,高棉帝國的衰亡

但有道是再強大的帝王,亦敵不過時間的無情──在歷史的洪流中,一個強盛的帝國持續久了,也必然走向衰敗。漢唐帝國、羅馬帝國、印加文明等,皆是如此。

關於高棉帝國由盛轉衰的原因,歷史學者們眾說紛紜,甚至有一派說法是 15 世紀 30 年代時,因頻繁的聖嬰現象,當地雨季轉為旱季,導致農作產量劇減,因此無法支撐龐大的人口。

不過氣候變遷是一回事;統治階級的腐敗、大型建築勞民傷財,以及周圍強權的興起,恐怕才是主因。

首先,是來自泰國(當時稱為暹羅)的挑戰: 1431 年素可泰王朝的軍隊發動攻擊,包圍吳哥 7 個月、進而攻陷;高棉王朝也被迫東遷到現在的金邊一帶,重新建立國都。在此之後,由於暹羅與緬甸也發生戰爭,柬埔寨一度試圖「中興」失地,從 1591 年到 1594 年間在吳哥、馬德望等地大規模作戰。

據史料記載,戰場上甚至出現來自西班牙、葡萄牙的僱傭兵;來自阿拉伯的火砲、中國的攻城器等「當時全球最先進」的軍備。不過最後仍以泰國大勝告終,柬埔寨皇室成員被俘──至此,高棉王朝再也沒能恢復過往的榮耀。

同一時期,東邊的越南勢力也逐漸強大,並也開始對遷都後重建的四臂灣王朝(同樣是高棉族所建立,直到十六世紀時,正式使用「柬埔寨」為國名)進行侵略。

在往後的十六到十九世紀初,柬埔寨便一直夾在中南半島兩強:泰國與越南之間,直至 1841 年,暹羅(泰國)打敗越南並佔據金邊,另立魁儡政權,使得柬埔寨完全淪為泰國的附庸國。

西方列強涉足東南亞後,更難決定自身命運

隨著時間走到近代,當西方列強開始著眼於東南亞的利益分配時,外來勢力的侵略、與各方勢力糾葛下、柬埔寨(高棉人)對自身命運的無力,更上升到另一個等級:

十九世紀開始,英國已經殖民印度;而法國也在 1885 年中法戰爭後,正式將越南納入「被保護國」,並計畫進一步把柬埔寨納入「法屬印度支那」的版圖。

此時的柬埔寨國窮民弱,並早在 20 年前便已由國王諾羅敦一世(Ang Voddey)和法國簽署「保護條約」。當然,說是「柬埔寨」與「法國」簽署條約,其實不完全正確──因為當時整個柬埔寨基本已經屬於泰國的附庸(當時泰國為「曼谷王朝」),因此基本上柬埔寨的前途,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泰國與法國,以及「泰法關係」的影響而決定的。

到了 1893 年爆發的法暹戰爭,法國軍隊更直接在曼谷大皇宮外架起大砲,要求泰國把柬埔寨和寮國完全交由法國來統治。

現代的柬埔寨國土。圖/天氣預報 PM2.5
現代的柬埔寨國土。圖/天氣預報 PM2.5

二戰後獨立曾有短暫「黃金十年」,卻迎來更大悲劇

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柬埔寨又幾經法國、泰國、日本等手中交替,直到 1953 年由西哈努克國王爭取到美國支持,並仿效法國第四共和草擬憲法,行君主立憲制度,至此才算是脫離了由盛轉衰後幾百年來,不斷遭受外力侵犯、國運完全無法自主的窘境。

在獨立後的 1960 年到 1970 年的「柬埔寨黃金十年」,藉由法國殖民留下的制度、基礎建設與美國的金援,柬埔寨迅速發展,在當時二戰後亞洲各國百廢待興的局勢下,柬埔寨曾是東南亞最富裕的國家。首都金邊更一度被譽為「東方小巴黎」,連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都曾官派留學生到金邊,學習工程、醫療等知識。

但不幸的是,這段好景亦不長: 1970 年之後的「紅色高棉」和大屠殺事件(使得經濟大幅衰退回二戰之前)旋即而來,成為柬埔寨更為悲慘的歷史一頁、與更大的文化浩劫。(詳見:《柬埔寨悲歌知多少?──文明的積累常要數百年,但愚昧荒謬的政府可以瞬間摧毀一切》一文)

回顧柬埔寨的歷史,國力從高峰跌宕到谷底、又從獨立後短暫的順境瞬間陷入地獄;過去是外人欽羨的偉大帝國,如今卻是發展落後、處處仰賴外援的貧困小國,實在令人不勝唏噓。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 東南亞的恩怨情仇:曾經雄霸一方的「高棉帝國」,是如何衰落的?》,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柬埔寨金邊快變「China Town」,講中文比英文通

【認真看東協】你是什麼「咖」?在這小江湖裡大家一清二楚──新加坡的光與影(就業篇)

作者簡介:

Jack Huang,台北人,倫敦大學主修國際經濟與全球化管理,畢業後回到亞洲。目前在曼谷,先後任職於聯合國亞太投資貿易處(TID)與 Offic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OICT),協助 fuel management 系統開發和支援維和部隊的運作,必要時得出差前往剛果、南蘇丹、索馬利亞與象牙海岸......。

更多Yahoo論壇文章

監察院的手可以伸入司法嗎?

川普向中國發飆,郭台銘敢嗎?

與總統府的距離 韓國瑜回不去了

電話民調初選未必民主公平,只是願賭服輸而已

美國至少10萬名醫生來自文組──看台灣錯過多少優秀的「文組醫生」?

換日線Badge
換日線Badge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