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AI環污系統誤差率2成 環保局:仍可提升約5成效率

水色辨識即時監控水污染排放源、判煙辨識 24小時監測工廠煙囪排放情形、駕駛人隨手把垃圾往車窗外一扔,也被科技執法揪出開罰。

桃園市環保局去年元旦首創啟用「AI環境污染辨識系統」,截至今年4月違規案件裁處達1400萬元。

桃園市議員李宗豪指出,「在龜山區南崁溪上游經常有工廠趁著下大雨的時候排放污水,也希望AI系統能夠加強辨識率。」

桃園市議員謝美英認為,「要找出問題、修正系統、增強正確性, 這個才是AI執法的效能所在,不要為了AI而AI。」

AI系統抓污染準確率8成,也意味著還有2成誤差率,議員認為,任何形式的科技執法,首要減輕人力負擔、提高執法效能,誤差高反要頻繁複查,工作量恐不減反增。

環保局回應,雖需經人工確認,但每件稽查時間可節省半小時以上。

桃園市環保局空保科長蔡元正指出,「平均可以節省我們的稽查時間30到45分鐘,所以我們的稽查效率可以提升大概55%。」

桃園每年超過2萬件環保陳情案件,卻只有40名稽查員,平均每人要負責超過500件,環保局推出AI抓污染誤差,提高稽查效率;針對誤差部分,會再將誤差影像回饋到AI伺服器系統,藉由影像反覆回饋學習,提高辨識準確度。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新竹廢木材堆置場火警燒7天 造成嚴重空污、井水污染
曾文溪與急水溪中度污染增 民代籲設截流裝置
聲音照相科技取締車輛噪音 最快10月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