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好漢的出路/夏俊山
夏俊山
《水滸》中梁山好漢的形象可謂家喻戶曉。然而,這群“風風火火闖九州”的好漢們結局卻不妙:多數慘死,沒死的幾個不是歸隱江湖,就是遠走它鄉。
為什麼會這樣呢?有人說,這都是“投降派”掌權惹的禍,沒有“將革命進行到底”。假如宋江聽從以李逵為代表的“革命派”的建議,結果會怎麼樣呢?
先不談梁山好漢“殺去東京,奪了鳥位”(李逵語)的可能性,單說如果奪權成功。“宋江哥哥便做了小皇帝。吳先生做個丞相,公孫道士便做個國師。我們 都做個將軍。”(《水滸》第四十一回。李逵語)
梁山好漢,各有才能,可是,一旦他們真的得了天下,治國理政,能超越前朝嗎?這裡,不妨作一些猜想。
治國與拼殺,畢竟不是一回事。治國的根本是要有科學的治國方略,要能帶領老百姓發展生產,繁榮經濟,維護安定,改善民生,梁山好漢,誰能擔此重任?宋江能嗎?從他在潯陽樓的題詩來看,他頗為自負的是“自幼曾攻經史,長成亦有權謀。”其目標則是:“他年若得報冤仇,血染潯陽江口。”有權謀,搞人與人的鬥爭沒問題,報仇殺人的目標完全可以實現。可老百姓要的是國家的長治久安,是生活水準的提高,你宋江在鄆城押司任上就徇私枉法、黑白通吃,登上“鳥位”後,也許會殺一批人,包括殺掉一大批貪官以“立威”。國家就一定變得更好嗎?要知道,很多貪官都是當時皇權和專制制度的產物,沒有制度的改善與進步,殺幾個貪官還不是掐蝨子養蟣子,去掉一批又有新的一批?還有,身為鄉村教師,不思教書育人,精心策劃劫財大案的吳用,當上丞相後,就不會成為貪財的“蔡京”?身為道士的公孫勝,六根不淨、邪念橫生,劫持官府。讓他管宣傳、還是管宗教,或管教育?在基層擔任幹警就以權謀私、執法犯法的朱仝、雷橫等,當了大官,就一定清廉?至於李逵,百丈村殺人後逃到江州,收入微薄還要去濫賭。宋江接濟他十兩銀子,於是為宋江賣命。根據戰功,給他什麼官位呢?讓他管國防,還是農業?孫二娘開過酒店,是商業人才,但她擅長的是唯利是圖,販賣人肉,她能管商業?一百零八將,人數雖多,“爛”的也不少,如“摸著天”、“雲裡金剛”“賽仁貴”等,諢名都挺嚇人的,但實際才能簡直說不出口。時遷只擅長偷竊,他在祝家莊偷雞吃,想想都令人害躁,這些人都當大官,讓守法的良民情何以堪?
大宋政權確實有很多毛病,貪腐問題嚴重。該如何對待這樣的政權?聚嘯山林,刀兵相見,取而代之,可能遠不如發動大眾,和平抗爭,促其改革、改良。因為誰也不能保證好漢們“奪了鳥位”後,有何高明的治國之舉。我們看到的反而可能是血流成河,是“城頭變幻大王旗”,是東京城裡,一群新面孔‘在那裡快活’”(第二十回,李逵語)……
梁山好漢們最終受了招安,這是時勢使然,也是正確的選擇。
思考一下梁山泊後期的人事制度吧。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每個人的位置定得死死的,形成一個共同的利益集團,外面的人才,誰也別想進來,內部的人才永遠看不到發展的前景與希望,宋江永遠是“一把手”,吳用永遠是軍師,秦明永遠是先鋒,時遷永遠是偷竊放火,人人只能各安其位,這樣一種僵化的人才機制,無疑會抹去人的進取精神。這樣一個全封閉的利益集團,又怎能永遠固守住自己的既得利益?
再看梁山泊的分配制度。《水滸》二十回:“三阮頭領得了二十余輛車子金銀財物,並四五十匹驢騾頭口。”這些財物怎麼分?書中明確交代:“眾頭領看了打劫得許多財物,心中歡喜。便叫掌庫的小頭目,每樣取一半收貯在庫,聽候支用;這一半分做兩分,廳上十一位頭領均分一分,山上山下眾人均分一分。”十一名頭領所得竟然是全山寨群眾的總和。特權如此嚴重。可見梁山好漢們“替天行道”“劫富濟貧”只是幌子,策劃“智取生辰綱”時,吳用所言“取此一套富貴,不義之財,大家圖個一世快活”,反倒更真實可信。
好漢們上梁山,有的是被歹人所“逼”,更多的是梁山兄弟所“逼”,前者如林沖,後者如盧俊義、朱仝、秦明等,純粹是梁山“兄弟”逼得他們不得不上山。此外,還有的是殺人、劫財,為逃避追捕上了梁山。這些人上山的動機不一,加上梁山的人事制度僵化,分配特權嚴重。好漢們在林沖火拼王倫後,沒有再搞窩裡鬥,也許是生存壓力太大,官軍三天兩頭來剿,沒有工夫鬥。一旦失去外界壓力,“天京內訌”式的悲劇很難避免,最終的結局可能比受招安更慘!
為百姓計,為梁山好漢計,接受招安,應該是梁山好漢們最佳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