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加徵中國電動車關稅 中德談判分歧

歐盟與中國貿易衝突升溫之際,德國聯邦副總理哈貝克(Robert Habeck)訪問中國;哈貝克22日在北京表示,德國與中方已同意就中國製造電動車出口歐洲市場的關稅展開談判,但雙方對此事看法分歧。

哈貝克身兼德國聯邦副總理、經濟和氣候保護部長,他稱歐盟執委會副主席杜姆布羅夫斯基斯(Valdis Dombrovskis)已通知他,將和中國針對關稅展開具體談判。

路透報導,這項確認公布之際,正值中國商務部表示,商務部長王文濤和杜姆布羅夫斯基斯已同意,將就歐盟對中國電動車的反補貼調查展開諮詢。

哈貝克22日在上海會見王文濤說,「這是個嶄新且意外的發展,過去數周來,未能達成具體談判時間表」。

哈貝克強調,這只是第一步,還需要採取更多措施,「我們距離終點還很遠,但至少,這是以往不可能的第一步」。

哈貝克發出聲明表示,已向「中國夥伴表明,歐盟敞開協商大門,盼此訊息被聽見」。

歐盟提議對中國製電動車課徵高額進口關稅,藉此打擊歐盟認為的過度補貼之後,哈貝克成為首位訪中的歐盟國家高官。

哈貝克表示,新關稅規定11月全面生效前,歐盟和中國還有時間針對關稅問題對話;哈貝克自述相信開放市場,但市場需要公平的競爭環境,旨在增加企業出口優勢的補貼,經驗證明不能接受。

除關稅嫌隙,德中另一緊張情勢為,中國支持俄羅斯進犯烏克蘭;哈貝克指出,中國去年對俄貿易成長至少40%。

哈貝克已告訴中方官員,這必會影響德中經濟關係。他說,規避對俄制裁無法接受,且歐洲生產的技術產品,不應該透過其他國家進入戰場。

歐盟擬從7月4日起,對中國電動車徵收38.1%的臨時關稅,調查將持續到11月2日,屆時可能實施最終關稅,通常為期五年。 他說:「這揭示一個可談判、討論很重要且需要對話的階段。」

哈貝克訪中前已表明,歐盟提議對中國商品徵收關稅並非「懲罰」。他舉例,美國、巴西和土耳其等國已採取懲罰性關稅,但歐盟沒有,「歐洲的做法不同」。

在與王文濤會面前,哈貝克先與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主任鄭柵潔會面。

新華社報導,鄭柵潔表示,所謂中國新能源產業「產能過剩」論調違背市場規律和經濟常識,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徵關稅損人不利己,中方將採取一切措施維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

鄭柵潔表示,中國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是技術、市場、產業鏈等綜合優勢的結果,是在激烈市場「競爭」出來的,不是「補」出來的,更不是不公平競爭。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紐約黑手黨角頭遭撞「身首異處」 肇事駕駛恐尋求保護
波音星際飛船返航再推遲 狀況迭出 2太空人命運未卜
員工須一絲不掛 裸體書店徵求健美女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