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1月13日──都柏林人、尤里西斯、芬尼根的守靈夜……20世紀小說巨匠喬伊斯隕落
生命苦短,莫讀壞書。
詹姆斯.喬伊斯(1882-1941)
愛爾蘭知名小說家喬伊斯是20世紀的重量級作家,代表作包括短篇小說集《都柏林人》(1914)、長篇小說《青年藝術家的畫像》(1916)、《尤利西斯》(1922)、《芬尼根的守靈夜》(1939),美國紐約公共圖書館更將《尤利西斯》評選為20世紀百大小說之首。
喬伊斯的簽名(Wikipedia/Public Domain)
喬伊斯(James Joyce)一生的時光大多不在愛爾蘭,但早年在祖國的生活經驗卻深刻影響他的創作,他創作的小說大多以他早年的都柏林生活為基礎,包括他的家庭、朋友、求學歲月,而他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寫作手法是「靈光乍現」(epiphany,或稱「頓悟」),指的是人們在某時某刻忽然從簡單的事件裡體會深刻的意義,照見存在的本質與人生的真諦。
1882年2月2日,喬伊斯出生在都柏林近郊的天主教富裕家庭。1888年,他就讀於耶穌會寄宿學校「克隆勾斯伍德學院」(Clongowes Wood College)。然而1891年,因為他的父親無力繼續負擔學費,他被迫輟學,並於接下來的2年在家自學。1893年,喬伊斯的父親領了養老金離職,但喬伊斯家也在這一年家道中落,主因是喬伊斯的父親酗酒及財產管理不善。
喬伊斯的出生證明與受洗證明(O'Dea@wikipedia/CC BY-SA 3.0)
1893年4月,喬伊斯獲得機會免費就讀都柏林耶穌會的貝維德雷學院(Belvedere College),喬伊斯的在校成績優秀,他卻在16歲那年與天主教決裂,並離開學校。1898年喬伊斯進入都柏林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Dublin)就讀,主修英語、法語、義大利語。1902年,喬伊斯取得大學文學士學位後,前往法國巴黎習醫;1903年,他因母親病危而返回愛爾蘭。
1904年6月10日,喬伊斯認識了未來的妻子諾拉.巴納蔻(Nora Barnacle),諾拉是旅館的女服務生,兩人在當年的6月16日約會,喬伊斯甚至將《尤利西斯》故事發生的日期定為1904年6月16日做紀念,書中描述的那一日後來稱布魯姆日(Bloomsday)。不過雙方家長不同意兩人的交往,因此兩人不久後私奔到歐洲。
1888年,6歲的喬伊斯(Wikipedia/Public Domain)
這對戀人先到了蘇黎世,但因為求職不順而離開。接著兩人搬到奧匈帝國的普拉(Pola),喬伊斯任教於柏立茲學校(Berlitz School);1905年,他們搬到特里雅斯特(Trieste),喬伊斯靠教授英語為生,當年6月,他們的長子喬治歐(Giorgio Joyce)誕生,1907年,兩人又迎來女兒露西亞(Lucia Joyce)。1931年,他與諾拉造訪英國倫敦,並在當地結婚。
喬伊斯(左上)、兒子喬治歐、諾拉(右下)、露西亞(Wikipedia/Fair Use)
1915年,喬伊斯移居蘇黎世,並於1920年再次前往巴黎,一住就是20年。第2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喬伊斯被迫在1940年離開巴黎,回到蘇黎世。1941年1月,喬伊斯接受穿孔性潰瘍手術,不幸在1月13日去世,葬於蘇黎世。
喬伊斯之墓(Lars Haefner@wikipedia/CC BY-SA 3.0)
喬伊斯的經典作品:
《青年藝術家的畫像》(A Portrait of the Artist as a Young Man)
1903年,喬伊斯開始著手創作具有自傳色彩的長篇小說《史蒂芬英雄》(Stephen Hero),到了1905年已寫了500多頁,這部作品也是小說《青年藝術家的畫像》的原型。《青年藝術家的畫像》共分5章,喬伊斯運用大量心理獨白,敘述主角史蒂芬.德達勒斯(Stephen Dedalus)逐漸成熟並認清自我的過程,喬伊斯的意識流創作手法初露端倪。
1915年,喬伊斯在蘇黎世(Wikipedia/Public Domain)
不過,因為喬伊斯毫不掩飾地描繪醜陋事物與性愛,加上書中經常出現髒話,加上許多出版社認為這部作品的細節贅述過多,紛紛拒絕出版。最後喬伊斯在美國詩人龐德(Ezra Pound)的鼓勵下,從1914年2月2日起在美國期刊《利己主義者》(The Egoist)連載,並在1916年底終於獲得出版。
《都柏林人》(Dubliners)
1904年,喬伊斯開始寫短篇小說集《都柏林人》,並於1905年完成初稿。全書15篇分成4個時期:童年、青年、成年、公務員時期,此書的主題是「痲痹」(paralysis),透過描繪都柏林形形色色的小人物,深刻剖析19世紀末、20世纪初都柏林社會麻木僵固、死氣沉沉的狀態。
《都柏林人》初版(Wikipedia/PD—US)
喬伊斯四處尋求出版機會,卻屢屢碰壁,曾被22家出版社退稿,前後歷經9年挫折,1914年才終於在美國詩人龐德的協助下出版。
《尤利西斯》(Ulysses)
喬伊斯完成《都柏林人》後,就開始構思新的小說《尤利西斯》,但是直到1914年才開始動筆,前後歷經7年,終於在1921年10月完成。本書分為18章,全書都發生在1904年6月16日的18個小時內,喬伊斯運用內心獨白「意識流」的寫作手法,細膩刻劃主角當天的日常生活與內心想法,藉此展示人類社會的縮影與悲喜。喬伊斯說過這是關於2個民族(以色列與愛爾蘭)的史詩,書中內容弘揚愛爾蘭的民族解放精神,批判愛爾蘭的精神癱瘓及歐洲的保守狹隘思想。
《尤利西斯》初版封面(Wikipedia/Public Domain)
這部小說的題目來自希臘神話的英雄奧德修斯(Odysseus,拉丁名字為尤利西斯),《尤利西斯》也與荷馬史詩《奧德賽》(Odyssey)有諸多對應關係。喬伊斯提過選擇尤利西斯是因為這個角色完整並經過許多試煉。
1918年3月,美國雜誌《小評論》(Little Review)開始連載《尤利西斯》;1920年12月連載到第13章時,本書被指控內容淫穢而遭禁,《小評論》被告上法庭,《尤利西斯》一直到1933年才在美國解禁。1922年,法國巴黎左岸的莎士比亞書屋出版了《尤利西斯》單行本。
《芬尼根的守靈夜》(Finnegans Wake)
1923年,喬伊斯開始著手創作《芬尼根的守靈夜》,一寫就是17年,並在1939年,《芬尼根的守靈夜》出版。本書的語法與韻律是以都柏林口音為準的英文,書中也常使用不同語言,並大玩雙關語等文字遊戲,常將字詞解構重組,晦澀難懂。喬伊斯企圖通過夢境來概括人類歷史,這部作品融合神話、民謠、寫實情節,暗含許多歷史文化的背景及哲學意蘊。
1924年,喬伊斯在巴黎(Wikipedia/PD-US)
有趣的是,《芬尼根的守靈夜》的結尾字是定冠詞「the」:「A way a lone a last a loved a long the」,這個結尾字與本書的開頭「river run , past Eve and Adam」連成了一句,構成循環,表示「生生不息」的輪迴,也暗喻人類循環往復的歷史發展。
相關報導
● 《動物園故事》、《誰怕吳爾芙》……美國偉大劇作家阿爾比病逝
● 歷史上的今天》10月19日──拉丁美洲魔幻寫實主義先鋒、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阿斯圖里亞斯誕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