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21萬簡訊更精準!「PTT創世神」杜奕瑾的社交距離App,能讓我們避免封城?

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Taiwan AI Labs)創辦人杜奕瑾。 (攝影者:楊文財)
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Taiwan AI Labs)創辦人杜奕瑾。 (攝影者:楊文財)

作者:陳慶徽/商周

想像一下,若有一款App,可以在疫情大流行當下,讓你每天確認自己一天下來與人接觸的感染風險、量化你的社交活躍程度高低,若數字太高,便可安排明天減少外出行程,或依此向公司申請居家辦公;甚至,餐廳店家也可安裝此App,依顯示數值,自主調整店內人流,數字過高就暫時管制進出,或統一將餐點改為外帶。

如果有這樣一款協助人們維持社交距離的App,你願意下載嗎?

這,是擁有「PTT創世神」之稱、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Taiwan AI Labs)創辦人杜奕瑾,為了避免台灣社會走向歐、美封城管制、經濟停擺狀態,所描繪的願景。

「Social distance(社交距離)應該要有一個比較聰明的作法,」杜奕瑾指出,目前國際上常見的防疫手段,是將公眾場所關閉,要求人們待在家,但他認為,人們在家,還是有可能「在家辦party(派對)」,無法確保民眾是否保持社交安全距離;同時,有些人出門是想去戶外、無人處運動,「出去了不會碰到什麼人,其實是無所謂的。」

社交距離App 反而是疫情下讓人們掌握自由的工具嗎?

他想:有什麼更聰明的方法,能讓台灣即使疫情更嚴峻,也不用停擺實體經濟,或更根本的,讓台灣避免進入封鎖狀況?

從3月開始,AI Labs與行政院正攜手研發一款提供給全民使用的社交距離App,如果一個城市或一個國家,多數人都裝載了這款App,透過此程式,民眾可以藉由手機上的藍牙技術,紀錄接觸史,知道自己每天接觸了多少人,透過數值知道,自己會否已去了過人流密集的場所,增添染疫風險;同時,此程式也可作為是否曾與確診者接觸的明確依據。

截至目前,包括新加坡、麻省理工學院(MIT),甚至美國兩大科技強權Google與蘋果,也已破天荒合作,開發類似技術與應用。

這技術最明確想解決的痛點之一,是「精準匡列確診者接觸史」。這也是各國政府與科技巨頭投入此技術想破解的難題。

21萬簡訊的難題,靠藍牙技術精準定位改善

4月18日,才正沈浸在連續兩日「零確診」小確幸的台灣社會,卻因敦睦艦隊遽增的確診數,再次陷入疫情升溫危機。19日起,政府更陸續發出超過21萬份簡訊,只為示警可能曾與24名艦上確診者接觸的民眾。

「20萬人,那範圍太大,而且很不精確。」杜奕瑾指出,以確診者手機使用過的基地台作為中心發送簡訊,不僅不精準,個人資訊也有被電信業者掌握的隱憂。

AI Labs取而代之的做法是:當你下載此App後,你的手機內每15分鐘會產生、抽換一個隨機的識別ID(hashed ID),此ID完全無法辨識個人身分。

同時,你的手機會與周遭同樣有下載該程式的使用者交換資料,作為接觸的紀錄,存在各自手機上,28天後便自動刪除。

相較於一個手機基地台可以覆蓋到數十公里,大多數藍芽裝置的傳輸距離都小於50公尺,也就是說,這項機制所記錄的接觸者,就是真正在你周遭,實際有近距離接觸的人。不會出現為了24名確診者,卻須廣撒21萬封簡訊的情形。

那假設,今天不幸出現確診者,這機制會如何運作呢?

杜奕瑾解釋,若今天有人確診,且經過疾管單位認證,該使用者便可上傳資料到伺服器,其他使用者的App會自動抓取此資料比對,如果過去28天中曾經儲存過此確診者的隨機ID,且手機跳出警示簡訊,便代表使用者曾與確診者有過一定時間的近距離接觸,需做好自主健康管理。

但,他也承認:「水可以載舟,也可以覆舟。」這樣的技術,可能實踐自我管理、不被束縛的烏托邦,但也可能一不小心,變成法西斯極權的工具。

為避免此App或資料被有心人士運用,AI Labs設下許多保護。包括:App中的ID,全程採匿名隨機生成,完全無法辨認個資,平時,資料也都是儲存在使用者手機內,不會上傳伺服器。

此舉,也避免像現行透過基地台發簡訊,還要透過電信公司這樣的私人企業掌管資料。

此外,App內所提供的社交參考數值,對於一般民眾來說,即使面對官方更嚴格封閉管制措施,也能作為外出行動時間、範圍等尺度拿捏的依據。甚至,杜奕瑾期望看到,透過這款App,讓大眾都能自覺的恪守社交距離,讓台灣永遠不用走入封城那一天。

因此,乍看下,這彷彿是個限制自由的App,但實際上,它想做的,卻是讓大家能保有自由。

不過,強調隱私與自主,卻也是這套機制要能發揮效用的一大門檻。

隱私與效率拔河,App成效需仰賴關鍵多數

對比新加坡的「TraceTogether App」,使用時需要登入個人手機號碼,讓個人資訊暴露在「老大哥」政府的管制下;AI Lab這款App,強調「個人主動性」,僅有當事人同意下載使用、確診者同意上傳匿名化的接觸紀錄史時,這套系統才能發揮效用。

作為同類App的先行者,新加坡國家發展部長勞倫斯·王(Lawrence Wong)曾指出,要讓社交距離App發揮效用,需要全國3/4民眾都下載該軟體,而截至3月底,該國下載者僅不到20%。

換言之,這款社交距離App,要真正發揮效用,需達到一定的「關鍵多數(Critical Mass)」,使用人數過低,會讓效果打折扣。

成大電機系教授李忠憲認為,這的確是隱私跟效率的拔河。

AI Labs此程式去中心化的設計,比起藉由姓名、手機號碼,或電信公司資料庫來說,更可以阻斷個資遭外洩的隱私風險。但確實在疫調或防疫效率上也更具挑戰。

不過他認為,台灣現在疫情還不嚴峻,二是,從全民戴口罩的比率來看,台灣的國民防疫素質相對高,因此,在台灣推行社交距離App未必不可行。

「這問題只要我們解的好,這問題不只在台灣是有利的,對全世界也是有利的,我們就會去解。」談到研發社交距離App的起心動念,杜奕瑾強調,一個軟體公司的初衷,最重要就是解決身邊問題,而AI Labs更希望在台灣讓AI發揚光大,因此,這次計畫在他眼中,就是讓台灣民眾能藉此對抗社會與經濟步入封城絕境的解方。

當敦睦艦隊案戳破「零確診」的美好泡泡,甚至哈佛大學研究指出,社交距離可能必須實施到2022年才可遏止病毒蔓延的背景下,這款既不「老大哥」、也不法西斯,而仰賴人們自主性的社交距離App,是否真能是對抗封城、精準疫調的工具,或許真正考驗的,是你、我和整個台灣公民社會的素質。

更多商業周刊文章

阿嬤和媳婦一起顧店,為何一個生意大好、一個人潮稀落?

※本文由商周網站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Yahoo論壇文章
「韓國瑜市長」VS「韓國瑜中常委」
國防部長保蔡英文不保國軍,良心何在?
在瘟疫大流行裡死去的香港電影,以及法治與自由
人民在惡水中浮沉 政府卻只在乎華麗背板
是他國「佛系防疫」還是我們不懂差異?「台灣成功」為何難以複製

今日推薦影音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