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粹主義下的媒體 監督制衡角色逐漸消失

亞洲新聞專業論壇的「民粹主義、兩極化政治與媒體」討論場次由中央電台董事長賴秀如主持,邀請菲律賓、印度、南韓、泰國、台灣的媒體工作者與學者出席 (央廣記者王照坤 攝)
亞洲新聞專業論壇的「民粹主義、兩極化政治與媒體」討論場次由中央電台董事長賴秀如主持,邀請菲律賓、印度、南韓、泰國、台灣的媒體工作者與學者出席 (央廣記者王照坤 攝)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舉辦「2024亞洲新聞專業論壇」,主題訂為「歷史性選舉年的新聞專業」,今天(23日)在探討民粹主義與媒體時,來自菲律賓、韓國、印度等國的新聞從業人員紛以親身經歷,說明媒體面對執政者壓制或拉攏的真實現況,憂心媒體正因此被迫失去監督角色,獨立性也在逐漸消失。

亞洲新聞專業論壇的「民粹主義、兩極化政治與媒體」討論場次由中央電台董事長賴秀如主持,邀請到菲律賓、印度、南韓、泰國、台灣的媒體工作者與學者出席,外界可藉此一窺他們目前所處的政治環境及媒體生態。

菲律賓調查記者黎恩布安(Lian Buan)介紹該國前總統杜特蒂執政時期壓制媒體的情況,他關閉媒體的行為更讓各界震驚,但媒體資源不足以與之抗衡,逐漸無法以批判的角度處理新聞,且她個人觀察發現,許多記者都被統治者收編,撰寫的報導其實都是執政者餵養的新聞,黎恩布安說:『(英語原音)我不清楚你們國家的情況,不過我發現一個奇怪的事,那些報導(杜特蒂)選舉新聞的記者,後來都為他工作,我以此例來佐證菲律賓媒體基礎不足以對抗民粹主義。』

來自印度的阿尼爾薩西(Anil Sasi)從近期有兩位外媒記者被要求離開印度的事件切入,說明印度政府對待批判者的做法,這導致媒體容易服從威權,失去其監督制衡角色及獨立性,印度甚至會利用洗錢等罪名來指控新聞從業人員,且有些指控沒有證據,但被指控者卻必須離職,並面對長達數年的訴訟。

南韓記者李奇柱(Ki-Ju Lee)展示了幾張相片,都是想要發言的人卻被旁人摀住嘴巴的畫面,直言韓國是個民主國家,但不願意傾聽不同意見,另像報導該國總統及其夫人負面消息的媒體,則遭到政府打壓,這不禁讓他質疑韓國有著民主的形式,卻無民主的內涵。

泰國媒體總編諾帕吉阿塔農(Noppatjak Attanon)闡述近幾年言論自由情況已稍有改善,不過政府仍試圖利用媒體轉移民眾對其施政狀態的關注,他還簡單談到中國勢力的影響,尤其是在疫情期間輸入的中國疫苗,就意欲透過宣傳來遂行其銷售目的。

台北大學公行系教授劉嘉薇則從學術角度解釋民粹主義,其思想核心包括強調人民主權、為人民發聲、攻擊菁英、排斥他人、擁戴共同理想,而數位民粹主義更利用社群在媒體上串連極端分子,散播仇恨言論及假新聞。

此外,關於中國與菲律賓近日的南海衝突,黎恩布安回應指出,菲律賓有很多民眾反對中國,並認為政府應採取強硬立場,現任總統小馬可仕正是因為如此而獲得較高支持度,只是媒體在處理這類議題時會較為謹慎,以避免引發排華之類的舉動。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香港當局依違反維安條例逮6人 歐盟稱扼殺言論自由
名嘴遭國台辦點名懲戒 台灣外國記者會聲援
懲戒劉寶傑竟藏多重效益 中共對台極限施壓進入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