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就在身邊!青年導演因拍片改變觀念,呼籲重視氣候正義

您對於「氣候變遷」的印象是什麼?居住在不同地區的人們,被氣候變遷影響的程度一樣嗎?氣候變遷與貧富差距又存在哪些關聯?千禧世代的吳郁芬,長期關注社會議題和傳統文化,從在學期間即投入影像創作,更曾以迷你劇集《入世》入圍高雄電影節及金鐘獎。過去一年,她透過鏡頭記錄下鄉村農民及城市角落的人們,期待讓更多人看見,氣候如何無所不在地影響著您我。

新銳導演吳郁芬長期關注傳統文化、貧富差距等社會議題,曾以迷你劇集《入世》入圍高雄電影節及金鐘獎,並獲得第 43 屆金穗獎最佳學生劇情片;更入圍美國 Slamdance 電影節(Slamdance Film Festival)劇情短片類,及 2021 韓國釜山國際短片電影節國際競賽。

吳郁芬長期關注社會議題,期待透過影像作品,讓更多人看見氣候變遷離我們並不遙遠。
吳郁芬長期關注社會議題,期待透過影像作品,讓更多人看見氣候變遷離我們並不遙遠。

郁芬自 2020 年開始與綠色和平合作,拍攝氣候變遷議題影片,從一開始的陌生、逐漸了解議題後的震驚及焦慮,再到後來在拍攝現場被受訪者們所觸動。重新回顧這段過程,她表示:「我每部影片的出發點都是一樣的,透過分享第一線被氣候變遷影響的人,分享他們遭遇的一切,希望讓觀眾知道氣候變遷並不遙遠。」

靠天吃飯的人,承受氣候變遷的直接衝擊

郁芬認為,自己和大多數生活在城市裡的人一樣,並不知道氣候變遷與許多社會議題存在關聯,甚至在一開始覺得這件事離自己很遠,因此拍攝初期不太確定要怎麼將「氣候變遷」影像化。後來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發現靠天吃飯的人往往是在第一線受氣候變遷影響的人,因此她以「氣候變遷受災者」為主軸,選定茶農、八八風災受災戶、能源貧窮等族群,作為拍攝對象。

出生在農業大城雲林,郁芬雖然對農民並不陌生,但由於本身沒有務農經驗,在閱讀相關報告及數據時,看見的只是冷冰冰的數字,難以想像氣候變遷會對農民造成什麼實質影響。當她展開田野調查,與第一線的農民接觸後,讓她驚覺,原來氣候變遷對這些族群的影響,比她想像的更為直接。

「例如今年下大雨或不下雨,農作物的收成就會有虧損,我們在資料上看到的只是數字,但對農民來說,他的收入可能就會減半,直接影響了他的生計。」

事實上,農作物對氣候的變化非常敏感,除了溫度會影響其生產,極端氣候下的乾旱與暴雨都衝擊作物的生長和品質。綠色和平曾針對臺灣文旦柚進行研究,從氣候模型推估發現,在最不積極減碳(RCP8.5)的情境下,短期內的氣溫及降雨變化,使文旦柚產量差距可達約每公頃 5,300 公斤、約近五年平均產量的 42%,將直接牽動文旦農最主要收入。吳郁芬實際走訪盛產文旦的麻豆與瑞穗,當地農民反映「近 4 年的氣候嚴重不穩定,不應該有颱風時出現颱風,需要梅雨時卻碰上乾旱」。

極端氣候,加劇弱勢族群生存挑戰

完成訪談農民的影片後,郁芬與綠色和平團隊繼續著手探討氣候變遷對弱勢族群的影響,更讓她開始省思,社會議題並不像自己想像得那麼表面,必須更深入地挖掘

例如有次田調時,街賣工作者分享,他們因為行動不便,擔心無法應對突如其來的暴雨,變成雨天就不出門,當遇上連日大雨時收入減少影響生計,如果要出門就必須先用塑膠袋包住自己的腳,但因為下肢知覺較遲鈍、甚至沒有知覺,又會引發其他的醫療問題。

她看見了極端氣候不僅影響農產、經濟,甚至會衝擊某些族群的健康及生命安全。當她親眼目睹參考資料上看到的數字,是在某個受訪者身上真實發生的故事時,郁芬坦言:「內心的衝擊很大,也感到很難過。」

每個人都是帶動改變的契機

拍攝過程她也發現,很多人在一開始不會將自己遇到的問題與氣候變遷連結在一起,但是透過拍攝者與被攝者雙方反覆的溝通、接觸後,她更加了解被攝者被氣候影響的程度,而被攝者也逐步認識氣候議題。

「我不確定影片會給觀影者什麼樣的感受或影響,但透過一次次與被攝者溝通、交流,看見他們無論在想法或行動上都開始有了改變,這不只改變了一個人,也改變他的家庭,這也是支持我一直拍攝、創作下去的動力之一。」

現在,郁芬的生活有了一些轉變,她開始習慣減少自己使用一次性塑膠的頻率及用量,也開始思考如何讓拍攝工作及團隊變得更加環保,並在最新的影片中,加入如何應對、減緩氣候變遷的方法,希望引起觀眾想要改變的動機,在日常生活中盡己所能地去做對環境更加友善的事情。

「我們可能無法一蹴而就,但每個人一點一點的改變,就會對環境有幫助。我們每個人都能夠透過自己的行動去影響身邊的人。」

在未來,她也期待透過影像創作,讓氣候議題的討論不只停留在知識份子或特定族群,而是可以讓每個族群都對此有所認識,一起創造改變。

更多綠色和平文章
【專訪】綠色和平環境大使李李仁:以身作則,為地球做出些好的事情
臺灣鯨豚攝影師金磊,用影像和教育拉近人與海的距離,盼保護行動「來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