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癌多燒錢? 2成癌友自費破百萬
根據調查,二成癌友平均自費達一二五萬,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王正旭指出,現今癌症治療趨勢朝向精準醫療,但費用普遍昂貴,以肺癌標靶藥為例,如未獲健保給付,各藥每月自費金額可能都超過十萬,免疫治療三周療程更是動輒達三十至四十萬。此次癌友自費調查亦揭露,商業保險成為病人能否接受自費治療的關鍵助力。
根據國民健康署一○八年癌症登記報告,新發癌症人數逾十二萬人,罹癌人數持續攀升,但醫療科技不斷進展,一○八年癌登的五年癌症存活率已超過六成。不過,新藥新治療背後代表龐大及持續性的醫療費用,讓左支右絀的台灣健保不堪負荷,癌症病人自費狀況屢見不鮮。
癌症希望基金會公布「癌友自費調查報告」,蒐集三百位癌友或家屬所提供的自費數據,希望勾勒出更完整的台灣癌友自費樣貌,而不僅是個案呈現。調查顯示自費已成癌症治療常態,在手術、化療、標靶與免疫治療中,近七成五病人都有自費情形,二成癌友自費金額破百萬;四成的第三期/第四期病友自費金額五十萬元以上,二成五自費金額上百萬,自費項目多為標靶治療(五十三%)與免疫治療(十三%),相對晚期癌友承受了巨大的經濟壓力。
支付治療自費的資金主要是商業保險以及儲蓄,七成四使用商業保險理賠、六成八運用個人儲蓄;零期與第一、二期的癌友倚仗商業保險作為自費來源的比例高於第三、第四期的癌友(七成八:六成七),後者使用個人儲蓄與家人支持的比例較高,推估當自費費用愈高時,商業保險亦無法負荷,病人必須動用儲蓄或靠家人支付。調查顯示,四成的相對晚期癌友(癌症第三或第四期)認為保險理賠不足以支付醫療費用,超過一成者指出理賠落差高達五十萬以上。
王正旭表示,癌症希望基金會樂見健保署對於商保補位健保的主動宣導,但借鏡他國經驗,想要成功推動』商保補位健保』,需要行政院出面協調跨部門(衛福部與金管會)合作、與商保業者協作,才有可能開發真正補位健保『痛點』的創新商業健康保險保單。在癌友自費調查中亦看到癌友有同樣的期望,高達八成的癌友希望商保補位健保的落實是由政府領航,而非由商業保險公司完全主導。
除了商業保險之外,日前亦有癌友在公民平台提議希望可以下修六十歲才能提領退休金的門檻(https://pse.is/4clvre),讓有急需的癌友在罹癌之後,以及時雨的方式救援,不只是支付自費的治療項目,同時也可以運用於日常生活上,例如暫時無法工作而收入短缺的應急,進而安心治療。目前連署正在進行中,期盼號召更多關注癌友治療權益的人一起參與連署,亦顯見癌友需要更多元的財務挹注,來作為漫漫抗癌路上的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