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馬來西亞相繼要加入BRICS 為何東南亞國家想當金磚一分子?

成立18年的金磚國家集團1月邀請新成員加入,可是沒有任何東南亞國家,不過泰國、馬來西亞近期相繼表明加入意願,對此新加坡媒體「亞洲電視台」21日引述專家說法表示,東南亞國家是想在全球經濟領域中有多元選擇,政治人物還能藉由在國際的地位來吸引選民。

2006年,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組成金磚四國(BRIC),2009年舉行首屆峰會,南非則於2010年獲邀加入,成為今日的BRICS。該組織2024年1月擴大,伊朗、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衣索比亞和埃及加入。沙烏地阿拉伯與阿根廷也有獲邀加入,前者稱仍在商議,後者新總統米雷伊(Javier Milei)則回絕。

亞洲電視台(CNA)稱,BRICS經濟總值逾28兆5000萬美元,約占全球經濟28%。《彭博》21日提到,BRICS擴張是由中國推動,試著拉攏傳統上與美國結盟的國家,以提升全球影響力。南非和俄羅斯支持擴大,印度起初猶豫,因擔憂更大的BRICS會淪為中國喉舌,巴西則擔心會與西方陣營疏遠。

《彭博》稱,對新成員來說,BRICS提供更易從富國獲得融資的管道,且是不受美國影響的獨立政治團體。泰國外交部長馬里斯(Maris Sangiampongsa)6月初在BRICS外長峰會場邊會議向中國外長王毅表示:「泰國有意願盡快加入BRICS機制。」

泰國外交部發言人尼孔德(Nikorndej Balankura)20日表示,泰國已在數周前正式向BRICS申請加入,「我們希望得到正面回應,以及盡快在下次於俄羅斯舉行的峰會被接納為新成員」。馬來西亞總理安華(Anwar Ibrahim)16日接受中國網媒《觀察者》專訪時,就表明想要加入BRICS。

<cite>2024年6月19日,馬來西亞總理安華(右)與到訪的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會面。(AP)</cite>
2024年6月19日,馬來西亞總理安華(右)與到訪的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會面。(AP)

印尼尚未尋求加入BRICS

19日和到訪的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會談時,安華尋求中國支持馬來西亞加入BRICS。此外,印尼外長勒特諾(Retno Marsudi)1月說,印尼仍在評估加入BRICS,強調原則上只要互利,印尼對與各方合作持開放態度。印尼駐印度、俄羅斯大使5日告訴《雅加達郵報》,印度與俄羅斯均希望印尼加入。

不過這2位大使坦言,印尼政府尚未正式推動加入BRICS的想法。亞洲電視台(CNA)21日指出,有意加入的國家領袖或外長必須和輪值主席國協商,接著輪值主席國會向所有成員國發布訊息,之後由成員國領袖代表組成的篩選團體會推薦給成員國外長積極考慮。

BRICS成員國外長會向其國家領袖提出建議,他們會在完全諮詢和共識下決定是否接納新成員,而輪值主席國宣布決定後,候選國就被邀請成為會員,同時會被告知要派出領袖代表,負責成員國之間聯繫,而當被邀請國領袖或外長宣布接受邀請,就是BRICS正式成員。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院長廖振揚(Joseph Liow)告訴CNA,有意加入BRICS的國家是受到該組織的「集體潛力」,「這是他們國家利益算計的一部分,且渴望在全球經濟領域有多元選擇」。根據CNA,寮國、緬甸都曾表達加入興趣,越南則是「密切關注成為BRICS會員程序」。

印尼智庫「經濟與法律研究中心」(CELIOS)執行董事比馬(Bhima Yudhistira)向CNA直言,「東南亞國家協會(東協,ASEAN)大部分國家視中國和印度為潛在傳統市場」,而各國在投資、貿易與基礎建設融資等合作潛力方面,特別受到中國與印度影響。

<cite>泰國外交部(簡恒宇攝)</cite>
泰國外交部(簡恒宇攝)

泰國申請加入是誤入歧途

CNA提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關係學院高級研究員張嘉松(Alan Chong)把BRICS形容為「全球治理的替代領導圈」,並以馬來西亞有意加入BRICS為例,「這是以非常特別的方式提升(該國)外交政策」,直言安華正試著藉由近年建立的國際關注度,為馬來西亞帶來良好影響。

不過比馬警告,東協國家加入BRICS,恐怕會讓中國在與美國的貿易戰,以及南海衝突中有更大作用,「此外,從地緣政治背景來看,東協國家會避免批評中國加劇台海衝突,還有維吾爾人等敏感議題」。他亦稱,東協國家可能過度依賴中國,尤其是經濟方面。

「這其實很有風險,因為至少未來2、3年,中國會經歷內需放緩,且仍要應對房地產危機」,比馬告訴CNA,「中國經濟預期會放緩,這也將影響東協國家的經濟成長」。另外,《曼谷郵報》21日刊出泰國朱拉隆功大學教授蒂蒂南(Thitinan Pongsudhirak)投書,直言泰國想加入BRICS是誤入歧途。

蒂蒂南寫道,BRICS已從新興經濟體組成的地緣經濟平台,轉變為「西方」和「其他」衝突加劇的地緣政治投射,現在「其他」也變成「全球南方」(Global South),「15年後,局勢會就轉向BRICS」。他直言,BRICS地緣政治化一點也不令人驚訝,且中國與俄羅斯和西方有衝突,地緣經濟前景不再光明。

蒂蒂南稱,東南亞國家被視為全球經濟成長快速的區域,又是美國和中國進行大國衝突的交會點,所以被BRICS拉攏。他表示,雖然BRICS地緣經濟利益有限,但多數東南亞國家把BRICS當成對西方的地緣政治槓桿方案,卻有陷入一直避免的衝突局勢的風險。

<cite>2023年8月23日,巴西總統魯拉、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南非總統拉馬福薩、印度總理莫迪和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由左至右)在南非金磚會議期間合影。(美聯社)</cite>
2023年8月23日,巴西總統魯拉、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南非總統拉馬福薩、印度總理莫迪和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由左至右)在南非金磚會議期間合影。(美聯社)

新加坡.菲律賓沒表達意願

蒂蒂南直言,由於加入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或歐盟申根免簽證計畫幾無進展,與歐盟洽談《自由貿易協定》(FTA)進度比預期長,而數個國內計畫受阻,加入BRICS是可向泰國人民展現的成果。他提到,OECD是由已開發國家組成,與BRICS截然不同,且參加前者要符合標準,才能促使泰國改革。

蒂蒂南說,泰國前總理塔信(Thaksin Shinawatra)與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amir Putin)的關係是另個因素,而馬里斯被視為塔信助手,而非具自主權的首席外交官。他指出,印尼未推動加入BRICS,就是印尼的利益可透過雙邊協定或其他平台管理,沒有要與俄羅斯、伊朗簽署協定的責任。

蒂蒂南表示,印尼也對BRICS未來可能採取的反西方態度相當警惕,強調「加入BRICS不應是泰國要走的路」。對於新加坡及菲律賓未表態加入BRICS意願,比馬解釋:「菲律賓受南海衝突的問題影響更大,所以一直和中國保持距離。」

至於新加坡,則因其已是許多中國公司的投資及金融中心,且或許會擔心與中國及其他BRICS成員國的雙邊、多邊協定重複。比馬坦言,若中國、印度等主要BRICS成員國提供實質投資方案,降低出口至BRICS成員國的多個障礙,增加政黨領袖間的知識交流,並給予符合國際項目且更可靠的大型計畫貸款,會有更多國家有興趣加入BRICS。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