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子仁:兩岸防疫要靠科學 不能用感覺

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本報資料照片)
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本報資料照片)

大陸疫情海嘯式爆發,適逢國內疫情升溫,外界恐將兩者畫上等號。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分析,大陸旅客僅占整體入境人數的5%到8%,且目前大陸主要變異株是BF.7和BA.5.2,並未在台灣境外移入個案中大量發現,究竟大陸疫情會對台灣帶來多少影響?應要回歸科學證據,建議指揮中心針對大陸返台旅客加強變異株定序監測,並與國內數據比對,客觀推估台灣疫情走向。

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本月19日公布的變異株監測資料,境外移入個案仍以BA.5為主流,其次為BA.2.75、BQ.1,另有XBB、BF.7、BA.2個案,入境來源國以日本最多,亦包含歐洲、美洲、亞洲各國。

洪子仁指出,由於台灣尚未開放陸籍人士入境,且兩岸只有4個航點,往來人數有限,加上台灣主流株BA.5與大陸主要變異株是BF.7和BA.5.2不同,因此尚未看到大陸疫情對國內產生很大的擾動。

哈佛大學公衛學院流行病學研究所博士李建璋表示,日本、新加坡、大陸等鄰近國家最近都面臨新疫情,國人在春節期間大量國際移動,是否影響國內第三波疫情還有待觀察。

大陸這波疫情對台灣究竟會有多少影響?洪子仁表示,應根據境外和本土基因定序來判斷,而不是「感覺好像會影響」或「感覺不會影響」。目前入境旅客如有發燒、呼吸道症狀就會篩檢,並送疾管署實驗室做定序,因應大陸最近疫情變化較嚴重,建議提高監測標準,例如韓國最近的做法,針對一般地區入境者,體溫超過37.5度才要驗PCR,但對於高風險地區入境者,體溫37.3度以上就要採檢。

洪子仁強調,這不是歧視特定地區,而是為了監測境外入境病毒株情況,並和本土基因定序結果做比對,進而以此推估台灣未來一段時間的疫情走向。他也建議指揮中心,可考量在過年前這段「加強監測期」,提高公布基因定序結果的頻率,從每周1次增加為每周2次,以建立更多判斷疫情走向的科學依據。

「其他國家都有公布主流病毒株,但大陸沒有。」李建璋也認為,在缺乏當地變異株資料之下,應針對大陸返台民眾加強基因定序;尤其確診人數大幅增加時,病毒突變的機率也上升,需注意大陸是否出現Omicron以外的新變種病毒,免疫逃脫力可能更強、帶來更高的重症死亡風險。

洪子仁也提到,過去英國在武漢株疫情大流行後,出現了Alpha變異株,印度也在大規模確診後,又爆發Delta疫情,未來大陸會不會出現新變異株,也需要持續加強監測才能了解。

本土疫情最新
明年起 家事移工可在雇主家自主防疫
打BA.1雙價滿3個月 24日起可打BA.5疫苗
小三通重啟 陸委會:防疫情擴散 考量金馬民意
2大名校團隊合作解析 證實清冠一號有效治療「長新冠」
腦霧、失眠等新冠後遺症多久會好? 研究揭「這6類人」特別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