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黴漿菌、腺病毒⋯冬季病毒齊發 盤點8個你一定要注意的疾病

流感黴漿菌腺病毒是近來新聞媒體上的熱議關鍵詞。冬季天氣變化大,病毒也蠢蠢欲動,上述疾病之外,流行已久的新冠肺炎也略有升溫趨勢,呼吸道融合病毒(RSV)、諾羅病毒等,亦不能掉以輕心。究竟還有哪些疾病是冬季要特別注意的?現在就跟著Yahoo奇摩顧健康,一起認識8個冬季健康敵人,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相關新聞》寒流報到氣溫階梯式下降 醫院.診所出現"排隊潮"

Young Asian woman get sick with changing seasons sitting on couch. Girl feel cold and has a high fever blowing nose while sit on sofa in living room at home. Health problems, allergy concept.
流感、黴漿菌、腺病毒等疫情,近來有升溫的趨勢,建議大家外出配戴口罩,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示意圖/Getty Images)

流感

流感症狀與普通感冒相似,但流感來得比較突然,且症狀更為嚴重,通常會出現高燒、寒顫、頭痛、肌肉痠痛等情況;痊癒期也比普通感冒長,約需一至兩周才能恢復。流感病毒傳染力強,流行高峰期為秋冬兩季,各年齡層皆可能感染;尤其是嬰幼兒、長者和慢性病患者,確診流感可能併發肺炎、心肌炎、腦炎等重症,甚至有死亡風險,千萬不能誤以為只是小感冒,就放任流感病毒侵襲健康。疾管署提醒,想要有效對抗流感,應盡早施打流感疫苗,平時用肥皂勤洗手、外出盡量戴上口罩。

肺炎黴漿菌

感染肺炎黴漿菌最常發生支氣管炎,患者可能倦怠、發燒、喉嚨痛,以及長達數周、甚至數月的久咳不癒,也可能誘發過敏氣喘;另有不少感染肺炎黴漿菌的人,沒有症狀或者症狀輕微,因此肺炎黴漿菌又被稱作是「行走的肺炎」,形容患者沒有意識到自己生病,仍能在路上輕鬆走動。雖然一般細菌可以透過抗生素治療,但因肺炎黴漿菌缺乏細胞壁,許多常見的抗生素對它無效,且過去常用於治療肺炎黴漿菌的抗生素也逐漸出現抗藥性,增加了治療的困難度;加上現階段還沒有疫苗可供預防,得過也不代表能終生免疫,可能二次、多次感染,大家務必提高警覺。

腺病毒

腺病毒在不同的季節感染,症狀會有所差異,冬天的冷季節多為呼吸道症狀,春天、初夏的熱季節則常合併結膜炎症狀。疾管署表示,感染腺病毒的症狀多元,有發燒、咳嗽、流鼻水、頭痛、喉嚨痛、支氣管炎、肺炎、結膜炎、腸胃炎、膀胱發炎或感染等;而因腺病毒常使患者發燒超過一周,所以有「燒久姬」的別稱。

腺病毒會侵犯淋巴組織,故也會造成咽喉扁桃腺、頸部淋巴結腫痛,容易跟腸病毒搞混。腺病毒引起的水泡與潰瘍大而數量少,多集中於雙側咽扁桃腺;腸病毒引發的水泡和潰瘍則小而數量多,常分布在嘴唇、舌頭及雙頰黏膜。提醒大家,酒精殺不死腺病毒,如廁後、進食前、處理食物前、接觸免疫力弱的老人與孩童前、接觸腺病毒感染者後,一定要確實用肥皂洗手,才能有效預防。

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泛指心臟、血管等相關疾病,包含中風、心臟衰竭、心律不整、心絞痛、心肌梗塞等,最主要的成因為冠狀動脈硬化導致血管阻塞。根據統計,冬季時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數顯著增加,年長者、具有相關家族病史、肥胖或慢性病等高風險族群尤須留意,天冷時更應注重保暖、做好熱身運動、維持正常作息和均衡營養,才能有效遠離心血管疾病的驟發。

延伸閱讀》出現「7徵兆」要小心!醫提醒「護心8大要素」預防心血管疾病

新冠肺炎

世界衛生組織(WHO)示警,冬季需要提防新冠病毒找上門,目前流行的變異株有XBB.1.5、XBB.1.16、EG.5、BA.2.86。我國衛福部亦證實,台灣疫情略升,以現正流行的變異株XBB來說,常見感染症狀包括腹瀉、全身痠痛、發燒、呼吸困難、頭痛、咽喉痛、鼻塞等。台北榮總胸腔重症加護室主任陽光耀提醒,新冠肺炎尚未流感化,對民眾健康仍有不小威脅,絕對不能掉以輕心,65歲以上長者、孕產婦、慢性病及免疫功能疾病患者等高危險族群,一旦出現症狀,請即時快篩,把握就醫使用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的黃金時期。

呼吸道融合病毒(RSV)

呼吸道融合病毒(RSV)主要藉由飛沫、接觸傳染,喜好在人類呼吸道細胞繁殖,造成發炎反應,進而導致細支氣管水腫並發生黏液阻塞。患者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時,下呼吸道症狀表現明顯,痰多、呼吸急促,會發出類似咻咻咻的「喘鳴聲」;病情嚴重時,甚至可能伴隨呼吸困難、發紺、肋骨下凹陷、胸骨上凹陷、鼻翼搧動等症狀,恢復期比一般感冒來得長。

鑑於呼吸道融合病毒好發於嬰幼兒、老年人、免疫力低下或患有免疫力相關疾病者,倘若家中有小孩、長輩或身體狀況較差的成人,應勤洗手、消毒、戴口罩、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的公共場所、留意環境衛生清潔與通風,以降低傳染風險。針對高風險族群嬰兒(如先天性心臟病、早產),建議施打RSV單株抗體,提高保護力。

諾羅病毒

諾羅病毒屬於病毒型腸胃炎,好發於秋冬,主要症狀為噁心嘔吐、水樣腹瀉和發燒,少數會有呼吸道症狀、頭痛或肌肉痠痛,縱使患者本身的病程通常僅二至三天,但因諾羅病毒的傳染力極強,可藉由排泄物或嘔吐物人傳人,也很容易引發群聚感染,疾管署建議患者至少等症狀解除後兩天再恢復上班、上學。欲避免諾羅病毒,用餐前、如廁後以肥皂確實清潔雙手非常重要,料理食材時也應仔細清洗並注意食材保存。如果家中有諾羅病毒患者,請先避免共食,可以稀釋過的家用漂白水消毒環境,受污染的衣物、床單也要記得換洗。

輪狀病毒

輪狀病毒的高峰期也在秋冬,是5歲以下幼兒病毒型腸胃炎的主因之一,往往讓家長相當頭痛。輪狀病毒的感染症狀跟諾羅病毒類似,都可能引發發燒、嘔吐、腹瀉、食慾不振等症狀;不過輪狀病毒的病程普遍會持續三至七天,患者因嚴重水瀉需住院的比率也偏高,慶幸的是很少造成死亡。需要留意的是,幼兒初次感染輪狀病毒的症狀最為嚴重,家長應多加觀察;後續若再感染,症狀會逐次減輕,但也不能不以為意。除了平時注重個人衛生、環境清潔,目前也有口服輪狀病毒疫苗可以有效預防感染,建議家長評估是否帶孩童自費接種。

延伸閱讀》10月大男嬰反覆發燒又腹瀉 醫師:這病毒「沒藥醫」務必注意衛生

撰稿記者:陳昭容

核稿編輯:廖梓鈞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