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永續棧揭牌 運用環境科學、AI科技守護河川

清華大學「水清木華:環境科學與永續流域生活圈」永續棧舉行揭牌儀式,盼以環境科學、AI科技守護河川。(清華大學提供)
清華大學「水清木華:環境科學與永續流域生活圈」永續棧舉行揭牌儀式,盼以環境科學、AI科技守護河川。(清華大學提供)

清華大學成立「水清木華:環境科學與永續流域生活圈」永續棧,特別選在6月5日世界環境日舉行揭牌儀式。「清華永續棧」將以清華大學擅長的環境科學及AI人工智慧技術,串聯國科會、水利署、環境部等政府單位,及荒野保護協會等在地環保團體的力量,一同守護頭前溪等河川流域。

清華大學長期關懷新竹地區的河川流域生態環境,除針對頭前溪、客雅溪的河川底泥進行生物毒性檢測,並運用定點攝影機、無人機空拍,結合AI影像辨識技術,來標注廢寶特瓶、鐵鋁罐等「川廢」,以科學方法為後續的淨川行動提供指引。今天成立永續棧後,還將進一步把研究推展至鳳山溪流域。

清華大學校長高為元表示,上個月是人類歷史上最熱的5月,改善水資源與環境成為重大任務。聯合國永續發展17項目標中,就包含了第6項淨水及衛生、第13項氣候行動、第14項保育海洋生態,「清華永續棧」會將科學研究轉化為政策推力,與民間團體合作,建構完整行動網絡。他呼籲所有關心河川流域的民眾一起努力,共築「水清木華」的願景。

經濟部水利署副署長王藝峰指出,頭前溪和鳳山溪不只供應新竹地區民生用水,也孕育出最重要的科技聚落——竹科。水利署會和在地夥伴一起努力,讓這兩條河川流域更乾淨。王藝峰打趣說:「就像黃仁勳忘不了圓環小吃。」希望在新竹成長的每一位,都不忘這兩條河川的美好與生命力。

台灣永續棧共同召集人、台師大生科系特聘教授林登秋表示,目前環境面臨的挑戰多元複雜,所以永續棧特別強調跨部門、跨領域、資訊互通的合作方式。林登秋說,他相信清華大學有機會完成這個艱鉅的任務,為頭前溪、甚至是全台河川指出永續治理的路徑。

清華大學副校長、首任永續長戴念華指出,校內各行政及教學單位均設永續長,在校內推行低碳交通、節能設施及太陽能發電,最近還成立永續學院,跨領域整合永續相關研究,以實際行動來支持永續發展。

台灣乾淨水行動聯盟理事長彭桂枝表示,「清華永續棧」積極連結在地組織,將與台灣乾淨水行動聯盟、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新竹縣關西鎮環境守護協會、台灣河溪網等團體建立夥伴關係。

清華大學去年起即與富邦人壽、水利署第二河川局、新竹市政府及在地環保組織共同發表「頭前溪流域行動宣言」。由清華分環所所長周秀專帶領的「底泥檢測與生物毒性研究」,及資工系教授黃能富主導的「河川廢棄物即時監測模型訓練」兩組團隊投入護溪行動。

周秀專也是「清華永續棧」計畫主持人。她指出,不少工廠廢水、家庭汙水及垃圾掩埋場的汙水排入頭前溪中游,造成下游自來水取水水源的汙染。她帶領的研究團隊針對頭前溪上、中、下游的河川底泥進行重金屬及塑化劑等環境荷爾蒙等檢測,發現各處底泥的鎳含量皆偏高,達重度污染,鋅、鉻和砷含量則屬中度污染。進一步以人類細胞來進行生物毒性的測試,則發現可能導致腎臟細胞受損。

黃能富研究團隊則在頭前溪上游架設智慧遙控攝影機,並以無人機空拍頭前溪周邊區域,訓練出可自動辨認河川廢棄物的AI模型,目前針對廢寶特瓶、鐵鋁罐、紙杯、玻璃瓶、鋁箔包等川廢的辨識準確度達9成以上。他期盼提升河川流域的自動化監測程度,及時警示及預判,作為政府制定汙染整治政策參考,及淨川行動的重要指引。

「清華永續棧」是國科會「台灣永續棧」計畫的一部分,將以跨領域研究為核心,來分析解決複雜的環境問題,推動台灣永續轉型。

更多鏡週刊報導
20萬軍人面臨退役轉職需求 立委籲:建立軍民職能內涵
憂心震後建物結構 議員要求新北市府增列住宅安全補助項目
女遇假股市名嘴名義遭騙455萬 警智擒2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