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法打詐 金融業競爭力倒退嚕

打詐成果不彰,金管會從非約定轉帳一路管向約定轉帳,銀行只得唯命是從,如今連生效日都愈延愈長。問題在於,到底是約定帳戶被詐騙的多,還是實務上需要大額資金約定轉帳的人多,這種一味的「減法打詐」,除凸顯金管會的無能,更將金融發展推回上世紀。

時間倒回2005年,當年金管會一聲令下,非約定轉帳直接砍到3萬元,想法很簡單,降到3萬元損失就能因此減少,成效自然顯著,並宣導民眾可善用約定轉帳功能,至少設定約定轉帳有一定的流程,可過濾掉非法用途,沒想到都快過了20年,這思維還是沒變。

從「減法」下手防詐不是不行,但至少要能夠說服人。舉例來說,設定約定帳戶從立即生效先改成次1營業日生效,如今又要改成次2日甚至次6日生效,究竟有無數據基礎能支持延長生效日就能阻詐,還是只是「憑感覺」下意識認為有用,反正也沒招,先做再說。

這其實是種直線思考,因為轉帳功能會遭詐騙集團利用,乾脆限制民眾轉帳,而約定轉帳轉出的金額比較大筆,先前又不乏銀行員跟詐團勾結案例,所以就增加約定轉帳的難度。但問題來了,如果詐騙集團以後改用現金交易,那是否也要限制提領現金呢?

換言之,金管會始終沒意識到,詐團橫行的原因真的不是什麼約定轉帳太快生效,或是轉帳額度太高,而是在現行制度下,對於詐騙的罰則過輕,加上無法以科學打詐,透過大數據揪出那些人頭帳戶,在「寧可錯殺一百」的壓力之下,就只好拿民眾金融權益開刀。

於是乎,當有大筆轉帳需求時,只能夠跑銀行以土法煉鋼方式匯款,卻發現擠滿銀行的客戶,早非處理存匯,反充斥為防詐問題臨櫃者,幾近身家調查的虛耗,不只勞民傷財,更讓金融業競爭力退回史前時代。問題是真的打得到詐騙集團嗎?金管會比誰都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