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度飆高烤番薯 防暑牢記3口訣

近日全台天氣炎熱,六月二十二日台北市發布今年首次熱浪通報,根據氣象署預報資料,這一週台北可能出現攝氏三十八度以上高溫,為避免因熱傷害導致健康危害,台北市衛生局呼籲,孩童、戶外工作者及年長者戶外活動時,應牢記炎夏防暑三口訣,那就是多喝白開水、選對時地、注意穿戴,如此可望避免中暑及熱傷害。

倘若發現周邊的人出現體溫高於攝氏四十度、脫水、肌肉痙攣、情緒不穩等疑似中暑症狀,建議緊急送醫處理,將熱傷害程度降到最小。北市衛生局長陳彥元提醒民眾,牢記防護措施三口訣才能避免熱傷害,第一,多喝白開水:戶外工作者或運動者應每小時補充二至四杯水(一杯為二百四十毫升),隨時留意自己及身邊同事的身體狀況。

陳彥元指出,第二,選對時地:隨時注意氣象局發布的天氣預報,選擇氣溫較低的日期安排戶外活動。第三,注意穿戴:建議穿著輕便、淺色、寬鬆、透氣的衣服,戴太陽眼鏡、寬邊帽及擦防曬乳。另外,六大高危險族群可能中暑,包括嬰幼童、六十五歲以上長者、慢性病患者、服用藥物者、戶外工作者、運動員或密閉空間工作者及過重者等。

出現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無法流汗、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搐、昏迷等熱傷害症狀時,依照急救五步驟「陰涼、脫衣、散熱、喝水、送醫」,將患者移至蔭涼通風處,鬆脫患者衣物並平躺休息,若有熱痙攣的抽筋情形,適度將抽筋的肌肉拉長伸展,可用水擦拭其身體及搧風,在患者意識清楚狀況下,提供電解質飲料,最後打一一九盡速送醫處理。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夏季溫度飆高食材容易變質,預防食品中毒應掌握一些原則。台北市衛生局二十五日提醒民眾,購買或食用任何食品,均應注意溫度變化,購買後運送過程及未食用完畢食品應妥善保存,比如置於冰箱或保冷袋等,並避免太陽直射及置於室溫時間過久,使食材溫度上升致有變質風險。此外,預防食品中毒應掌握五要二不原則。

北市衛生局指出,所謂五要二不當中,五要就是「要洗手」,調理食品前後需澈底洗淨雙手,有傷口要包紮;「要新鮮」,食材要新鮮,用水要衛生;「要生熟食分開」,處理生熟食需使用不同器具;「要澈底加熱」,食品中心溫度超過攝氏七十度,細菌才容易被消滅;「要注意保存溫度」,保存低於攝氏七度,室溫下不宜放置過久。二不就是「不要飲用山泉水」,飲水先煮沸再飲用;「不要食用不明的動植物」,不明動植物應遵循「不採不食」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