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力失調「濕疹」找上門好困擾?濕疹原因究竟是什麼?怎麼預防和改善?

濕疹這個名詞,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甚至不少人本身就深受濕疹所苦,發作時皮膚又紅又癢,還會起疹子、起水泡、滲出組織液,既對生活品質造成衝擊,也影響皮膚美觀。究竟濕疹是什麼?為何濕疹稱為濕疹?濕疹和免疫力有關嗎?一起來了解。

濕疹發作時,皮膚常會發癢紅腫,常見的異位性皮膚炎便屬於濕疹的一種。(示意圖/Getty Images)
濕疹發作時,皮膚常會發癢紅腫,常見的異位性皮膚炎便屬於濕疹的一種。(示意圖/Getty Images)

濕疹是什麼?為何濕疹叫濕疹?

美國濕疹協會(NEA)指出,濕疹是皮膚發炎的一種狀況,最常見的症狀是皮膚搔癢,也可能導致皮膚乾燥、起疹子、鱗狀斑塊、水泡與感染。值得注意的是,濕疹有七種不同的類型,包含異位性皮膚炎、接觸性皮膚炎、汗皰疹、缺脂性皮膚炎、神經性皮膚炎、脂漏性皮膚炎及鬱血性皮膚炎,都算是濕疹的一種。

至於濕疹為何叫濕疹?國泰綜合醫院皮膚科醫師鄭煜彬解釋,濕疹其實和溼氣無關,濕疹之所以叫做濕疹,是因濕疹急性期會起水泡或滲出組織液,表皮層也會有海綿狀水腫;不過,濕疹病灶到了慢性期,就會變得又乾又粗,並出現鱗屑脫落,完全不「濕」。因此,將濕疹稱為「皮膚炎」比較能涵蓋急性、亞急性、慢性的所有變化,相對不容易產生誤解。

延伸閱讀》濕疹如何預防、根治?3類濕疹保養醫師完整解答

濕疹原因是什麼?濕疹和免疫力有關嗎?

皮膚科醫師徐慈謙及陳律安指出,濕疹的成因主要可分為「外因性」與「內因性」:

  • 外因性濕疹:接觸過敏原(如塵蟎、花粉、海鮮、金屬等)、外在環境變化(如季節交替、過冷過熱)或情緒壓力,都可能造成濕疹。若能找到濕疹原因並減少接觸,有助於減少濕疹發作;要是誘發原因沒有去除,濕疹可能反覆發作。

  • 內因性濕疹:和體質有關。

簡單來說,皮膚是人體的天然屏障,一旦皮膚因為體質或外在環境無法正常運作,致敏原和細菌就有機會乘虛而入,誘發身體的免疫系統產生過敏反應,導致濕疹。而因濕疹屬於人體的過敏反應,所以不具任何傳染性。

濕疹怎麼改善?哪些食物盡量少吃?

儘管濕疹相當惱人,但仍有方法能預防或減緩濕疹的發生,其關鍵在於保持適度清潔、避免抓癢刺激、正確保溼,並使用適當的藥物治療。綜合皮膚科醫師宋奉宜與鄭百珊的說法,若能做到以下幾點,就有機會減少濕疹的發生:

  • 清潔身體時,避免使用刺激性清潔用品。

  • 保持身體乾爽,出汗時立即用毛巾擦去汗水。

  • 不要用太高溫的水洗澡,以免濕疹症狀惡化。

  • 避開過敏原,不要接觸易刺激皮膚的物質。

  • 年長者、身處寒冷或乾燥環境時,適當塗抹安全的保溼產品,改善濕疹。

  • 發癢時,避免搔抓使傷口惡化,可用冷水溼敷、輕拍。

  • 衣著以乾爽、涼爽為主。有染料類衣服有刺激性,最好多過幾次水再穿。

  • 飲食方面,營養師高敏敏建議,濕疹患者應盡量避免熱性水果(如芒果、荔枝、榴槤、龍眼)、飽和脂肪(如加工肉、乳瑪琳及烤酥油)、茄科類(茄子、甜椒、馬鈴薯、番茄等及其製品)、甲殼類海鮮甜點和炸物發酵食品麩質(大麥、燕麥等)、食物添加物(味精、人工色素或防腐劑)、菸酒補品

實習記者:陳昭容

核稿編輯:廖梓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