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事不論)靜待釋憲別亂了套

國會職權相關修法覆議案失敗後,總統賴清德宣布聲請釋憲並暫時處分,風暴點轉到釋憲後,大法官不僅是最後仲裁者,更是憲政體制的最後一道防線;朝野此時應做的是相信大法官,並靜待釋憲結果,別將大法官釋憲操弄成「立院化」的戰場。

藍白聯手主導國會職權相關法案,包括立法院表決過關、行政院覆議失敗,接著賴清德聲請釋憲和暫時處分,在目前朝野政治生態和國會席次實力之下,全都在預期中;但唯一讓社會失算的,竟然是在野黨用相當政治惡鬥的字眼,指摘大法官,包括要大法官「勿當民進黨看門狗」,還冷言冷語稱大法官「沒有民意基礎」等等。

在野黨這些批評大法官的內容,已屬相當不妥;更甚者,還有藍委公然拿司法院預算和大法官人事同意權來威嚇,已經超乎朝野對於攻防國會職權該有的法治界限。尤其國民黨幾位法學深厚的立委坦言國會改革案「只有部分違憲」,甚至直指「違憲的話再提修正草案」等等,顯然在野對這套三讀通過的國會職權相關法案,並非無懈可擊。

按照在野藍白要將立法院操弄成「執政」的舞台,今後所有具朝野重大爭議的法令,這次的國會擴權案恐將成綠藍白攻防的固定套路。但是,國家必須往前走,經濟必須往上衝,人民福祉才能獲得保障。

因此,讓釋憲歸釋憲,朝野攻防歸立院戰場,大家在憲政機關底下各司其職,共同維護國家的憲政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