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辣滾燙」的賈玲何以打破中國電影春節票房紀錄

jia ling
影片是根據2014年日本賣座片《百元之戀》翻拍而成。

中國電影市場春節檔期票房收入達到80.16億元人民幣(約合11.11億美元),打破了2021年同期在疫情期間創下的78.22億元人民幣的紀錄。其中,中國女演員賈玲自導自演的喜劇電影《熱辣滾燙》以27.2億元人民幣(約合3.78億美元)的票房成為春節檔期的冠軍,打破影史春節檔劇情片票房紀錄。

影片是根據2014年日本賣座片《百元之戀》翻拍而成,講述一位沒有工作、社交圈封閉的30多歲「宅女」的故事。女主角在經歷了連續的人生挫折後,最終透過練習拳擊重新改變了自己的人生,並同時瘦了一百多斤(50多公斤)。

看似平鋪直敘的劇情卻在全中國大賣,引發熱議。這一部充滿「正能量」,從「躺平」到「打破自我限制」的女性電影,何以能在競爭激烈的春節檔期突圍,甚至打破同期放映、大導演張藝謀執導的《第二十條》呢?

研究華語電影多年,香港都會大學文化研究助理教授陳智廷向BBC中文說,《熱辣滾燙》(2024)在票房上的成功,跟《百元之戀》(2014)的IP(intellectuap propoerty)沒有太大關係。他說該片的原因首先是是賈玲過去豐腴的形象深入人心,觀眾想見證賈玲如何能真的「瘦了100斤」。再者,是中國觀眾對「喜劇片、勵志片、大女主類型」的心理需求,「並搭配該片透過強力的短視頻營銷,成功觸動觀眾情緒。」

人類學學者,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研究中心林真如助理教授則告訴BBC說,電影「叫座」的原因自然有很多同電影內容非直接的因素,包含營銷手段等等。但她認為,電影叫座又「叫好」的原因的是該片很認真地刻畫女性如果被馴化成「討好型人格」會招致的「惡果」,而非歌頌犧牲這種人格。林教授說,該片脫離了以「男性凝視」的視角表達女性的生命歷程,也對父權的「虛偽慕強」進行了不露痕跡地諷刺和揭露,「終於有女人不是因為犧牲自己而被欣賞,不是因為追求愛情得到高光,不是因為討喜而得到尊重了。在華語電影環境已經很難得。」

賈玲:這不是一部減肥電影

中國許多官媒評論也讚譽此片拒絕「躺平」,帶來了滿滿的正能量,認為女主角練習拳擊是為了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而非打擊他人。許多網友也認為,這部電影由女性導演呈現了女性視角,鼓舞了女性「愛自己」以及「女人不為難女人」的套路。

譬如,中國流行的影評網站「豆瓣」上一位署名Joe的評論者就稱,「電影裏有胖女生,但沒有洋相百出的肥婆。電影裏有小三和婚內出軌的女性,但沒有蕩婦羞辱和過分的道德批判。電影裏有一開始散發光芒的男主,但他不是女人的救世主。」他又說,「電影的最後提醒了每個有討好性格的人,『為了自己活一次』,這句話由像賈玲這樣的、常年用肥胖的身材當做自嘲笑點的女喜劇明星說出來,顯得特別有說服力。」

面對新片賣座,導演賈玲1月16日也在微博發文稱強調愛自己是她的拍片初衷,減肥倒是其次:「我就知道你們看了電影就能明白這不是一部減肥電影,甚至跟拳擊無關……很多人問我為什麼拍這部電影,我想大聲喊出:因為愛!因為渴望愛!2024,一切都還來得及,記住要愛自己!」「賈玲發文」隨即登上當日微博熱搜榜首。

一名女士在天津一所減肥醫院測量體重。
一名女士在天津一所減肥醫院測量體重。

分析此片的好與壞,在中國某大學教授媒體及性別的凌教授(經要求化名)向BBC解釋,《熱辣滾燙》用「運動」為主題,很精確的結合現在中國的女性獨立自主的思潮,鎖定在這個思潮中的主要族群,即20-30多歲的年輕女性,並探討她們與家庭家人以及肥胖的關係,對男性主角的刻畫也是女性導演特有的視角,因之獲得廣大中國女性的接受,獲得了成功。

不過,凌教授同時稱,電影的吊詭之處,是該片主要還是符應資本市場中「個人主義」(individualism)及「原子化」,亦即「個人只要透過努力絕對會有收獲」的邏輯,同時電影剔除日本電影原版中比較「喪」的劇情及情感內核,「這也是官方接受的觀點。」

體重焦慮和刻板審美觀

此外,有關減肥瘦身一直是遭到激烈辯論的女性課題。有評論認為,即便賈玲強調此片並非減肥電影,但這部商業影片仍然可以在主流電影市場的營銷中大獲全勝。

但批評者則說,賈玲從為演戲增重80斤,再到減重百斤「變身」的過程,每一步都記錄下來給觀眾知道,換言之,這是一個營銷手段,在電影開拍前,觀眾就透過短視頻及電影訪問知道她要走的每一步,就好似觀看一部真人實境秀,最終在戲院中看到她努力的成果。換言之,影片不可能出現她瘦身失敗的結局,觀眾鐵定需要看到她「變了一個人」。

中國科學院院士,被稱為「科研女神」顏寧就在官方微博帳號發文稱這又陷入了刻板的審美觀,她在文章中說,很多人讚賞現在賈玲能夠穿著大波浪晚禮服,深感「驚艷」。「但之前的她真的就很美,何必用世俗的審美去同化一個有趣的人?」這番話再次引起中國網民的激辯。

香港中文大學性別研究博士蘇欽華曾接受BBC中文表示,「以瘦為美」的潮流,其實與消費主義之關係千絲萬縷,大眾亦被馴化為只視纖瘦的身體為美的唯一標凖。她告訴記者,起源1960年代的美國女性主義運動曾大力呼籲,女性無論胖瘦都能愛自己及尊敬不同身體。蘇欽華強調,推動「身體正向」(Body Positivity)亦即讚揚多元不同身體的概念很好:「一方面它迫使大眾多思考身體的可能性,讓不同體型與身體的人走進大眾目光。身體正向運動亦給予這些敢於擁抱不同身體的人,向企業提出這些女性的需要以及訴求之權力。」

然而,即便學者及女性主義者如此大聲疾呼,美容瘦身行業從未有任何衰退跡象。在短影片及社交媒體操控大眾「視覺經驗」的當下,許多研究稱,年輕女性對自己的身材比起她們的長輩那一代是更加焦慮了。

林真如則告訴BBC說,《熱辣滾燙》電影當然不是完美的電影。她說,電影中「最好的鏡頭都在《百元之戀》裏面能找到痕跡」。但她強調,劇本和故事有認真地思考女人不該只是可愛漂亮才能討人喜歡,也沒有強調瘦才是女人的終極目標這樣的假設。

《熱辣滾燙》的商業開發還在繼續。香港《信報》透露,出品《熱辣滾燙》的上市公司閲文集團,隨著電影大賣,股價今早(1月20日)一度升9.7%。賈玲也將再跟騰訊合作,推出拍片的過程及幕後花絮,當然包含她瘦下來「變身」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