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量充足卻營養不均 隱性飢餓讓健康拉警報

現代人食物來源並不缺乏,但營養不均的狀況卻頻頻出現,當心這是隱性飢餓。因為沒有正確攝取到維生素、礦物質,所以會影響發育,出現疲憊等症狀。專業營養師替大家解答。

花蓮慈濟醫院營養師 林惠敏:「你可能是吃飽了,然後吃得很豐盛、很舒服,但是你有一些營養素是缺乏的。」

口腹之欲滿足了,但身體卻還是缺少營養素。根據台灣民眾飲食調查,多數人處在隱性飢餓的狀況。

花蓮慈濟醫院營養師 林惠敏:「(台灣人)從幼童到長者,都缺乏蔬菜、水果、全穀類、奶製品以及日晒活動 。」

花蓮慈濟醫院營養師 林惠敏:「第一缺少叫維生素D,第二缺乏是鈣。」

被隱藏起來的飢餓,要慢慢找出原因,調整飲食和生活方式。

花蓮慈濟醫院營養師 林惠敏:「以蔬菜的比例,缺乏最重的,是我們的中堅分子,19歲到64歲的族群。」

花蓮慈濟醫院營養師 林惠敏:「青春期的女性,因為很少戶外的活動,65歲以上的男性長者,因為太少戶外活動了,還有皮膚的皺褶,所以維生素D也比較容易缺乏,你幾乎沒有感覺,在中長期可能會骨質疏鬆,甚至增加罹癌的風險性。」

營養師建議,每天3份蔬果,2杯乳製品,澱粉來源要有23是全榖雜糧類。

花蓮慈濟醫院營養師 林惠敏:「全穀類是定義說,它有麩皮跟胚芽,就是我們吃的糙米、綠豆、紅豆、玉米,那個形式才叫全穀類。台灣的飲食文化受著網美文化、網紅食物,以及大家聚餐文化的影響,變成食物是一種文化,跟社經地位的形象,不再是追求健康,跟你需要的 。」

花蓮慈濟醫院營養師 林惠敏:「最好在家自己煮,至少一個禮拜煮2到3次,把蔬菜的量增加起來,用水果來取代甜點。」

熱量充足卻營養不均,改變的第一步就是均衡飲食,吃得好不如吃得對,是維持健康的基本功。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風扇.手機隨身小物 隱藏鋰電爆炸危機
提娃那義診情 跨國關懷德雷莎修女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