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外文摘:疫情之後中國經濟為什麼不能迅速復蘇?

(德國之聲中文網)新加坡“端傳媒”發表文章《專訪經濟學家陳志武:中國經濟的復蘇困境,與未來發展方向的結構性轉變》, 經濟學家陳志武教授在接受記者苗碩專訪時指出,疫情之後中國經濟復蘇的程度,不管是外貿、國內的消費、投資、房地產市場,應該說都比原來12月國內的專家和官員,還有國際的分析師的預期要低一些。最主要的原因,是跟過去幾年中國的經濟體制、行政管制、社會治理體制,還有很多具體的政策發生的變化有很大的關系。簡單地說,從2021年5月底6月初開始,對於教育培訓行業、電子游戲行業,還有像網約車,這些跟移動互聯網和傳統互聯網高科技有關的民營企業,政策一夜之間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因為這些體制的變化、政策的變化、法規穩定性的變化,民營企業、民營企業家,還有普通家庭和個人,他們對未來的就業前景、經濟發展的前景一下子變得非常不確定。不確定性的增加、擔憂的增加,使得整個經濟的各個市場主體都變得沒有信心,這個信心的下跌是根本的原因。

第二個很具體的原因,如果把中國這三年跟美國和歐洲、日本這些發達經濟體在過去三年疫情期間做一個對比的話,比如說像美國、歐洲、日本,都給老百姓家庭很多的補貼,也給中小微企業很多的財政補貼,讓美國和歐洲的很多的中小微企業,特別是一些餐飲店雜貨店,還有小的制造企業都在過去三年能夠活下來。所以在歐美和日本的這些社會,一旦疫情管控結束了,經濟開始放開了,那些企業都還在,他們照樣可以雇傭很多人。所以美國疫情高峰過去之後,就業的復蘇和增長是非常快的,老百姓的消費恢復也很快,同時也帶來了歐美國家的通脹去年失控的局面。但是中國在過去三年,特別是2022年,政府並沒有通過財政給企業,尤其是沒有給那些小微企業任何實質性的補貼,所以在去年大量的中小微企業都倒閉了。12月疫情管控政策180度轉彎了以後,這些中小微企業沒辦法馬上就恢復過來。

馬英九那些得到中共允許的眼淚

台灣“上報”發表文章《誰來為這4千5百萬中國人而哭》,作者陳嘉宏指出,馬英九在祭祖行程中數度落淚,但是不能不注意到,馬英九這趟行程顯然是經過高度嚴格的揀選。中共讓馬到民國遺跡去懷想中華民國,但絕不容許任何象征中華民國法統正朔的字眼出現在大眾視頻;共產黨在馬的行程裡取國共兩黨共同的抗日經歷,卻不容有任何當年國民政府“剿匪”的符碼;一樣是國民政府軍的名將,共產黨讓馬去祭拜來自西北軍系、早死的33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卻絕不容許你擺上正黃埔四期、在1947年孟良崮戰役裡戰死的74師師長張靈甫。

文章說, 從1958年到1962年間的“大躍進”運動期間,四千五百萬條人命灰飛煙滅,這不僅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飢荒,也被公認是是歷史上最嚴重的人為災難之一。若

要談中國人被欺負被踐踏的命運,沒有任何事情比這一切更加悲摧乖舛。馬英九能在中共的安排下,自在地走訪抗日紀念館,為當年流離失所的中國人而哽咽,詛咒“專炸平民”的日本人後來得到“報應”;但同樣的人命,有誰為這60年前被餓死虐死的4千5百萬中國人掬一把同情之淚呢?

習近平是在協助和平還是聲援普京?

台灣“風傳媒”發表文章《習近平外交出擊─和平使者?還是聯俄抗美?》,作者孔令信指出,俄烏一開戰時,北京如果有心出面,這場戰火當然不會打下去;如今雙方陷入膠著,北京先拋《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文件,接著習馬上訪俄,但是並未接著就訪基輔,若是真的有心穿梭促談,習近平除了馬上訪基輔之外,更可提議在第三地或北京邀俄烏代表,則促談止戰的誠意才算真正顯現。只是,習近平此行最重要目的,還是聲援普京,深化中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對強調和談解決烏克蘭危機,主要還是給普京一個台階下(為保留佔領烏國領土鋪好路),好讓俄國可以擺脫過去這一年來對於俄國國勢與經濟喘一口氣的機會。

文章說,英方在此次習普會談之際傳出有意提供含有貧化鈾(depleted uranium)的穿甲彈給烏克蘭;還有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突然訪問基輔,並向布查鎮遭俄軍屠殺的烏克蘭軍民獻花致意。馬上引起普京激烈反應,顯示現今要普京走向談判桌的條件還未出現,即便中國的《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文件做和談基礎,可是能夠落實的可能性,目前還未看見。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