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最前線】活到老富到老 上流老人理財攻略

想要活到老有錢到老,就要活到老學理財到老。84歲的李翠鳳買基金賺退休宅租金;66歲的彭懷恩精打算盤、以房養老疼老婆,他們的退休日子過得閒適自得,從不為金錢所困。想要老後與他們一樣愜意,不要錯過以下的理財提案!

「最近基金表現怎麼樣?這一檔績效穩嗎?」坐在客廳沙發上的李翠鳳拿起電話跟另一頭的理專問起,而每隔幾週她就要與理專熱線,掌握投資情況。

 

防老後破產 趁早規劃

很難想像,眼前這位已84歲的李翠鳳,思緒清楚、頭腦靈光,至今仍在理財買基金,「以前我在銀行工作十幾年,那時哪有電腦,都嘛撥算盤。」原以為李翠鳳是公家銀行的退休職員,沒想到竟猜錯,「那時工作很煩悶,我後來跑去當導遊。」坐不住辦公桌的她,受過日本教育、會說日語,辭去人人稱羡的銀行工作後,她專帶日本人旅遊台灣。

「日本人很嚴謹,帶團到各個景點都要準時,看似愉快的工作,其實充滿緊張感。」但李翠鳳就是喜歡這份能動、能維持活力的工作,做到74歲才退休。

當大家普遍認為提早退休才能過愜意、快樂的生活時,像李翠鳳一樣反其道而行,「活到老做到老」的大有人在。日本《2016年版高齡社會白皮書》顯示,逾60歲的族群,有3成想一直工作下去。為什麼趨勢會改變?受訪者的回答是,能讓自己不與外界脫節,也不用靠別人的資助生活,反而可活得快活自在。

3年前,日本社會學者藤田孝典著作《下流老人》,引起廣大迴響,自此出現大量探討老後破產的聲音。沒人希望淪為下流老人,而翻轉下流老人命運的方法,退休金準備充裕是前提,其中「會理財」是成為上流老人的必備技能。

退休金三大支柱

退休金準備有3大支柱,分別來自政府社會保險的老年給付、企業提撥退休金、個人投資理財。在年金改革聲浪下,最底層的政府社會保險勢必朝減少給付或延後給付的方向走,有鑑於第2層企業退休金受限於法定制度提撥及攸關個人薪資水準高低,相形之下,最上層個人可以自行努力的投資理財支柱,就顯得格外重要。完美的退休金準備,應如同倒金字塔,有政府當基礎、企業支持、個人再努力。

 

大房換小房 增退休金

以李翠鳳為例,儘管晚了10年退休,仍需理財做後盾。育有2子2女的她,年輕時住在台北市區,住過民權東路、也住過榮星花園附近,家裡原有3、40坪,但老後她改住北投唭哩岸僅20坪的房子,幾次大房換小房下來,讓她手上多出一筆退休準備金。

最後,李翠鳳索性將唭哩岸的小房出租,自己搬進淡水的潤福中高齡專用住宅,入住室內坪數僅15坪的套房。在這裡,她可以歡唱卡拉OK,找人聊天話家常,「今天採訪預計到幾點啊?我中午約了人去市區吃鰻魚飯。」老伴已離世十多年的她,如今一個人住也不孤單。

除了運用房產攢出一筆退休金外,李翠鳳的理財方法跨至基金投資。「我第一次遇到談入住收費,對方回我說:『要回家算算』的情況。」潤福新象生活館業務主任柳智升對李翠鳳印象深刻,說她是很特別的長輩。

究竟李翠鳳要算什麼?原來她要算的是,把一大筆老本長期交給潤福,還是留在身邊自己理財投資,哪個划算?二者差別在於,前者先繳出650萬元押金,之後每月管理費只需繳1.5萬元,後者則只需繳30萬元押金,但每月管理費和房租需負擔3.75萬元。「建議李阿姨選擇前者,她盤算之後卻告訴我後者好。」柳智升說。

 

配息債基金 長期領息

李翠鳳的算盤是這樣撥的,少付620萬元押金,雖然每月多繳2.25萬元,但是拿那筆押金投資基金,賺得還比較多!因為推估只要基金配息率能夠達到4.4%以上,便足以交付多出的費用。事實上,她買基金的投報率超出這數值,「我買過中國基金、澳幣計價基金,單筆進出,有賺立刻入袋,賠錢會果斷出場。」李翠鳳過去在投資上偏積極,不過,目前以配息債基金為主,現金流更穩當。

配息債基金本來就是深受國人喜愛的退休商品,基金教母蕭碧燕便表示,4.4%甚或5%的配息率要求並不算高,不少標榜「多重收益」的基金都有此能耐,「但要留意的是,5%是以原幣計算,投資人生活在台灣,花用都是新台幣,原幣配息會遇到匯率風險。」

「如果希望創造穩定5%的現金流入帳,那麼最好保守將配息率要求拉高到7%,但投資人要認知,背後伴隨而來的波動風險也會加大,因此了解自己能不能接受波動很重要!」蕭碧燕提到,市面上配息7%的基金也不難找,高收益債即是一類,「但記得既然以配息為目的,就不要在乎淨值波動,尤其一定要長期投資,因為時間越長,息領得越多,勝率就越大。」

 

辦以房養老 支應開銷

場景拉到宜蘭,66歲的世新大學新聞系教授彭懷恩坐在剛裝潢好的新宅裡接受採訪,「2011年我太太到宜蘭的佛光大學攻讀EMBA,從此喜歡上宜蘭。」彭懷恩笑談,65至75歲是退休黃金年齡,而正值這段黃金期的他,因為還有兼課教書,現在他和太太鄭台芬每週往返深坑住家和宜蘭這間退休宅。

彭懷恩和太太鄭台芬相繼退休,閒暇看書、觀賞電影是夫妻倆的生活樂趣。
彭懷恩和太太鄭台芬相繼退休,閒暇看書、觀賞電影是夫妻倆的生活樂趣。

不過,聊起退休財務安排,他搖頭苦笑,「為了供2個兒子到國外念書,10年前我還背債2,300萬元!」56歲時的彭懷恩,一度有淪為下流老人的可能。眼看退休日子逼近,彭懷恩開始整理財務並還債,所幸他手上有房產,「那時候的做法,是先將台北市青島東路上的58坪房子賣出,出售後把2千多萬元的資金一半還債,另一半在新北市深坑入手1、2樓共約90坪的房產。」

從蛋黃區搬到蛋殼區,彭懷恩說明,青島東路跟深坑,二地通勤到世新大學的交通距離都約12公里,「坪數還變大呢!」雖是為了還債而出脫精華區房產,但因為不拘泥一定要住蛋黃區,讓彭懷恩的退休安排變得輕鬆。

彭懷恩理財以投資房產為主,就連退休生活費也從房產提款。
彭懷恩理財以投資房產為主,就連退休生活費也從房產提款。

3年前,彭懷恩拿出深坑的房子辦理以房養老,「那房子後來市價漲到2千多萬元,銀行承作原本每月可以領到3.5萬元,但是我還有教書兼課,和太太用不了那麼多,選擇每月只領2萬元。」

而彭懷恩之所以辦理以房養老,是考量太太的退休金不足,「她去年開始領勞保老年年金,有2萬元出頭,我希望太太每月能有4萬元花用,還差2萬元,就拿深坑房子做退休提款機了。在我的觀念裡,房子並非是不動產,而是動產。」年輕時夫妻倆工作養房,老後換成房子養他們。

彭懷恩進一步說明以房養老的盤算,「目前太太月領2萬元,以餘命30年計算,領到90歲大約720萬元。因為領出的金額與房子的價值仍然有距離,倘若健康情況下滑,需要支付看護費用或是醫療開銷提高,可以辦理房屋資產重估,提高月領金額。又或者我們健康到老,兒子可以自行評估要不要保有房子,若不需要,還清720萬元貸款,預計變現房子還有餘錢。」

目前多家銀行皆有以房養老方案,適合有房,不想仰賴兒女奉養的族群。
目前多家銀行皆有以房養老方案,適合有房,不想仰賴兒女奉養的族群。

1分鐘看懂以房養老

什麼是以房養老?以商業型為例,是一種不動產逆向抵押貸款,借款人將個人擁有的房地產交由銀行估價,依房價、房齡及利率核定借款人每月能領多少現金,等借款人不幸往生後,繼承人可還清所借貸款並拿回房子,或者無力還款則由銀行自行拍賣房子。

優點:

  • 老後可保留原自住房屋養老。

  • 能補退休金不足,不需仰賴兒女奉養。

缺點:

  • 萬一長壽活過借款期,恐面臨貸款金額高於房價,房屋恐面臨拍賣窘境。

 

購買年金險 添現金流

「李阿姨那一輩的長者,年輕時買1間房子可能只需支付數百萬元,但後來房子都漲到1、2千萬元,如果懂得善用房產,例如收租、由大換小、變現或以房養老,退休生活無虞。」柳智升點出一部分上流老人的理財做法。看來年輕時打拚一間房子,除了可以把錢鎖住、有個穩定的居住處,老來還可以享受活化房產的好處,算是一舉兩得的理財安排。

而除了拚一間房產的提案外,精準算出退休後開支,打造穩定現金流,更是成為上流老人的重點提案。

對於政府提供的國勞公保老年年金,未來要有少領、延領的心理準備。
對於政府提供的國勞公保老年年金,未來要有少領、延領的心理準備。

像李翠鳳這樣以高息債基金養潤福中高齡專用住宅租金及管理費的做法,因為活到老領到老,永遠不為錢煩惱;彭懷恩也分享談到,和他同資歷退休的好友,也有人從退休金中撥出380萬元購買年金險,單單這個規劃,就能夠每月打造出1.8萬元的現金流。

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王儷玲建議,在做好資產配置下,準退休族可以將利變年金險納入配置的一環,「它兼具儲蓄功能,風險較小。」而若是尚未退休、需靠投資提高報酬的族群,則可選擇投資型年金險,尤其具保證型變額年金保險,更可同時提供抗投資風險與長壽風險的加值保證功能。

 

靠存股獲利 避電子股

此外,存股領息也是近來熱門理財提案,像是每年穩收160萬元股利、曾經是流浪教師的周文偉(華倫老師),因為聰明存股,得以在四十多歲的壯年時期提早離開教職,如今寫寫文章、分享投資經驗,是他的日常。

周文偉以存股十多年累積超過3千萬元資產的經驗分享,想靠股利過退休生活,最好不要買電子股,理由是電子股波動大,容易受景氣影響,獲利也較不穩定。「台灣多數電子股不適合存股20年,除非幸運買到極少數的績優成長股,例如台積電。」

專家建議,退休想靠股利生活,存股最好別買易受景氣影響、獲利不穩的個股。
專家建議,退休想靠股利生活,存股最好別買易受景氣影響、獲利不穩的個股。

而周文偉自己存股只挑民生消費股和環保股,「因為就算景氣差,蘋果手機可以不買,但民眾還是要吃東西、丟垃圾;另外,存績優金融股也不錯。」他建議,想靠股利養老,越早開始越好,年輕時就算錢少,也可以買零股參與成長。

總之,不想為金錢所困,與其準備上千萬元退休金卻不敢花,不如預備好一筆每年穩定的「現金流」。以房養老、買配息債、買年金險、存股領息…都是這樣的概念,只要確保退休後都可以像上班時一樣,每個月有一筆錢進帳,就不會有坐吃山空的煩惱,更不會有淪為下流老人的危機了。

年金險可納為退休準備的一環

台灣人喜歡買保險理財,前金管會主委、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理事長王儷玲就認為,年金險風險小,非常適合納入退休安排。「以退休理財來說,保證最低收入給付或保證最低提領給付這類的變額年金險,對希望每月有穩定現金流的民眾有保障。」王儷玲說,前者在退休後可每月領到固定金額,後者則是在提領期可領到一定總額。

以50歲男性躉繳60萬元保費、保證遞延時間10年、保證提領時間10年為例,萬一投資失利,即使至第14個保單年度時,保單帳戶價值已歸零,但因有保證機制(以保證利率為0%舉例),保戶在60至69歲之間,每年仍可領到保證最低分期提領金6萬元(躉繳保費=保證最低身故金額,保證最低分期提領金額分10年領完)。

要提醒的是,因為有保證機制,買這類保單須支付一筆額外的保證費用,等於是替投資買一個下檔保護的保險。

前金管會主委王儷玲表示,具保證給付的變額年金險,很適合做退休規劃。(王儷玲提供)
前金管會主委王儷玲表示,具保證給付的變額年金險,很適合做退休規劃。(王儷玲提供)

更多鏡週刊報導
【上流老人理財攻略】讓股子股孫養下半生 達人說這類股不要碰
【上流老人理財攻略】用保險規劃退休 前金管會主委王儷玲欽點這險種最好
【上流老人理財攻略】不上班每月也有錢進帳 這些招數學起來

更多追蹤報導
靠投資逆轉人生 他40歲賺千萬跟公職掰掰
讓股子股孫養下半生 達人說這類股不要碰
不上班每月也有錢進帳 這些招數學起來
單親媽靠基金 帶女兒壯遊歐亞不等退休後
以房養老 將不動產轉成現金

______________

有話想說?歡迎投稿>>>【Yahoo論壇